Friday, March 23, 2012

基督苦難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要時常醒寤和祈禱)



聖枝遊行:
11:1-10
讀經一:
50:4-7
答唱詠:
22: 2, 8-9, 17-20, 23-24
讀經二:
2:6-11
福 音:
14:1-15:47



A     聖枝遊行:11:1-10

1.     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以東,伯達尼橄欖山山腳,瑪爾大瑪利亞拉匝祿三姊弟住於此;貝特法革在山腰,現有數所修會,包括熙篤女隱修會。由貝特法革西行下山只需二十分鐘,跟著可步上熙雍山往聖殿那裏,需時僅45分鐘至一小時。

2.     耶穌已聲名遠播了,因為11:2說兩門徒往對面村莊取用驢駒時,若被查問時,可說:「主要用牠」(11:3),對方便不會阻攔,這顯示耶穌已聲譽卓著。這也略與厄里亞相關,厄里亞的故事中與「驢駒」無關,但與「駿馬」卻相關,列上18:45-46記載:厄里亞打敗假先知後,旱災多時的天空便「落下大雨」來,厄里亞叫君王阿哈布迅速套車而逃,但年事已高的先知竟能跑在馬車前面,可見天主所賜給厄里亞的德能遠超人的能力。

3.     耶穌沒有像厄里亞地快跑,11:7說祂「騎了上」驢駒上,這便應驗了9:9:「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裡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匝加利亞先知活於耶穌之前約480年。猶太君王不會騎駿馬,而只會騎驢駒(如達味君王),騎駿馬只是羅馬皇帝的習慣,可見耶穌進城時的姿態充滿政治氣氛,11:10中「那要來的我們祖先達味之國,應受讚頌」的話會觸怒羅馬皇帝,達味可算是猶太人最偉大的君王,尤其是正當逾越節,人山人海的朝聖者湧往耶路撒冷朝聖,隨時失控,平時留在凱撒勒雅比拉多也會南下到耶路撒冷監視情勢,那裏也有他的宮殿。

4.     耶穌除了騎在驢駒所帶動濃厚的政治氣氛外,8節又說:「有許多人把自己的外衣,另有些人把從田間砍來的綠樹枝,舖在路上」「綠樹枝」並非一般教友以為的綜梠樹,而是紅棗樹,這種樹很高大,長得美麗而且翠綠,其它的樹木在每年三、四月時尚未長出葉子,紅棗樹是以色列的國樹,一如中國的梅花,或香港洋紫荆。為以色列人來說,紅棗樹象徵「獨立」和「自由」,可見當時氣氛是千鈞一髮的,即使今天的以色列硬幣上也有紅棗樹的標記。整段聖經中都沒有見到耶穌意圖制止群眾的高漲情緒,可以想像,作為殖民地人民代表的大司祭會十分恐懼和憂慮,羅馬派來的總督比拉多也很恐懼。耶穌不但以君王姿態出現,百姓也以此來歡迎祂,11節說耶穌聖殿」,「聖殿」是猶太人的核心,是大司祭和公議會議員居住的地方。

5.     耶穌聖殿」亦帶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公元前587年的巴比倫充軍時,耶京和聖殿皆被毀,10:18-2211:23說約櫃向東面離去了。自此,猶太人不斷向着東面祈禱,他們相信終有一天,上主會從東面返回,現在,身為雅威耶穌真的由東面(見1節)回來,在神學上,五百多年前離開了聖殿的雅威現在回來了。

6.     反省:讓我們默想11:11的話,耶穌進入聖殿不久便「伯達尼去了」,是要教訓我們凡事都有其限度,今天的工作做好了,便應該休息,明天的工作留待明天才做,切勿傷害天主按自己肖像所造成的「你」。


B     讀經一50:4-7

1.    讀經一與榮進聖城的讀經記載(11:1-10)相關,耶穌要進入聖城為人犧牲,讀經一說這位雅威的僕人就是要去受苦(50:6:「我將我的背轉給打擊我的人,把我的腮轉給扯我鬍鬚的人;對於侮辱和唾污,我沒有遮掩我的面。」),為的是要拯救被充軍到巴比倫以色列人。先看讀經一的上文,50:1-3是天主的抱怨,祂指控「你們的惡行」(即拜偶像、為利忘義、營私舞弊),因而「纔被出賣」,「離婚」意謂終止關係。2節說:「難道我的手短小而不能施救?猶太人忘恩負義,忘卻了「我一怒喝,海便涸竭」的偉績(過紅海),天主的德能不容置疑,祂已「使黑暗籠罩諸天」,意即嚴懲,「使麻衣掩蔽天際」即死亡,是以色列人當前仍受着充軍之苦依撒意亞先知提出了警告,但百姓仍置之不理。

2.    50:4節是僕人的回應,因着「黑暗籠罩諸天」和「麻衣掩蔽天際」,僕人要受苦了。50:1-3指出這是整個民族的偏差,但罪債卻由一人承擔,一位受苦的僕人拿出一份願意的心,5節說:「我並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多麼無辜,多麼謙虛。聖枝巡遊時,驢駒擔當着背負雅威僕人去受苦的角色,讀經一寫於馬爾谷福音前五百多年,作者不可能知道受苦的僕人意指耶穌,但祂真的成了「代罪的羔羊。

3.    單從讀經一的內容看,氣氛愁雲慘霧,但到了下文的8-9節時,氣氛不同了:「8那給我伸冤者已來近了。誰要和我爭辯,讓我們一齊站起來罷!誰是我的對頭,叫他到我這裡來罷!9請看!有吾主上主扶助我,誰還能定我的罪呢?看!他們都像衣服一樣要破舊,為蠹蟲所侵蝕。」天主會下來拯救那無辜者,是充滿希望的,這份希望指向祂的復活,指向讀經二。


C     答唱詠:22:2a, 8-9, 17-20, 23-24

1.    答句(22:2a)是眾人皆知的,亦是答唱詠的重點,這句話也是耶穌架上七言中的第四句話(27:4615:34)。22一開始便很哀怨,尤其到了17-19節:「17惡犬成群地圍困著我,歹徒成夥地環繞著我;他們穿透了我的手腳,18我竟能數清我的骨骼;他們卻冷眼觀望著我,19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教會以此來顯示聖苦難的淒厲。

2.    22:9-10似乎在表示:「祢雖沒有助我,但我仍明認生命乃來自祢,因此我要承認天主是我的造物主。」23節起是個轉捩點,由哀傷轉化為讚頌,充滿希望,當受苦的僕人誦唸「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時,沒有人知道三天後會喜出望外,祂的確復活起來,驢駒背負受苦僕人到聖城,但苦盡卻甘來,這也是聖週要帶給人的訊息。


D     讀經二2:6-11

1.    一篇一瀉千里和點石成金的詩,讀經二充滿着希望,耶穌屈尊就卑而降生成人,且謙虛地死在十字架上,於是天主在2:9極其舉揚他」由此可見讀經二如何配合了答唱詠,答唱詠先談僕人如何受苦,但結局卻充滿着希望;讀經二也如是,先談耶穌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8),但「天主極其舉揚他」如果讀經一也加上50:8-9,也許會更具意義。

2.    保祿談主耶穌屈尊就卑而去作受苦的僕人,原因可見於2:1-52節說團體本應「同氣相愛,同心合意,思念同樣的事」,但事實卻相反,他們由於嫉妒而分裂了。聖宗徒所談的困難正發生在團體內,這話彷彿是也指着你和我說的,勸勉各人應「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2:5),意即「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2:3)這樣,團體才能團結,彼此相愛,作為團體成員的我們,有責任參與締造一個讚美天主的團體,效法驢駒背負耶穌到聖城接受群眾的歡呼:「賀三納!因上主之名而來的,應受讚頌!」(11:9

3.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2:10:「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上天」的諸聖、「地上」旅途中的信友、「地下」的靈魂和魔鬼都向基督屈膝叩拜」,故教友每次進入聖堂,都會向聖體櫃先作單膝跪,才進入自己的座位,就是滿全這裏的教訓,是我們教會的寶庫。可見基督的權能涵蓋包括「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可惜這個聖經的教訓和教會這傳統的寶庫已漸被人疏忽,甚至遺忘了。

4.    從讀經一二和答唱詠看,本主日的主題是「醒寤和祈禱」,讀經一強調受苦的僕人靜聽上主的吩咐,而且全心依賴祂。答唱詠強調光榮:「你們敬畏上主的人,請讚美上主,雅各伯所有的後裔,請光榮上主,以色列的一切子孫,請敬畏上主!」(22:24)更強調「祈禱」。讀經二談上主對受苦僕人的回應,2:9說「天主極其舉揚他」,意即復活,無限光榮,這份光榮早在聖枝巡遊時已開始了,且可追溯到舊約的9:9:「熙雍女子,你應盡量喜樂!耶路撒冷女子,你應該歡呼!看,你的君王到你這裡來,他是正義的,勝利的,謙遜的,騎在驢上,騎在驢駒上


E     福  音:14:1-15:47

1.        整個14都是耶穌聖苦難的引言,而重點在於15:2:「比拉多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然而,祂是個受苦的君王,尤其在15:16-19。一個無辜和正義的天主僕人怎麼會受著這樣的苦難呢?這正好吻合22:13-1417-19的話。

2.        耶穌的聖死也使人想起讀經二的話,2:8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結果,祂的聖死得到天主的舉揚,使祂戰勝一切黑暗的勢力。

3.        我們應該反省,四旬期是要我們想起自己的洗禮,我們已與主同死同葬,現在我們在世上度著基督徒的生活,必須在言在行上都曉得宣認:「這人真是天主子

4.    五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強調受苦的僕人靜聽上主的吩咐,答唱詠強調受苦僕人的「祈禱」。讀經二談上主對受苦僕人的回應,2:9說「天主極其舉揚他」,意即復活,無限光榮,這份光榮早在聖枝巡遊時已開始了,原來這位真命天子出現時,是要拯救世人,世人必須時常醒寤,恆常祈禱,並要堅信祂就是「真是天主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