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 2013

常年期第五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基督徒人人福傳有責)
 

讀經一:
6:1-8
答唱詠:
138:1-2, 2-3, 4-5, 7-8
讀經二:
格前15:1-11
福 音:
5:1-11
 

A      讀經一:依6:1-8

1.     依撒意亞先知被召叫時,約為公元前742年,北國(即以色列國)正在受着亞述國的威脅,6:1的「烏齊雅」其實是南國(即猶大國)的君王,北國要脅南國加入他們的聯盟對付亞述國,就在這亂世的情況下,依撒意亞被召作先知。6:2的「色辣芬」即天使,有一批天使圍繞飛翔於聖殿裡上主的寶座,他們各有「六個翅膀」,當中「兩個蓋住臉」表示對天主的敬畏,「兩個蓋住腳」的「腳」指生殖器,表示貞潔的承諾,「飛翔」表示履行天主的派遣,他們來是要保護依撒意亞先知。

2.     6:3色辣芬高呼:「聖!聖!聖!萬軍的上主!他的光榮充滿大地!」三度高呼「」是要表示極之神聖,「萬軍的上主」是一位戰爭的神,祂是普世的君王。6:4見到「門限的基石」震動,因為天主臨現了,聖殿內充滿了「煙霧」,很像40:34所述天主出現的境況:「那時雲彩遮蓋了會幕,上主的榮耀充滿了帳棚。

3.     先知在6:5說:「我有禍了!我完了!因為我是個唇舌不潔的人」當人遇到神的時候,會感到不配,即使有這樣的感受,他仍能見到「萬軍的上主6:6-7說有位天使「取了一塊火炭」來「接觸了你的口唇」,他便潔淨了,然後才代上主向百姓講話。先知美麗的回應在6:8:「我在這裏,請派遣我

4.     天主在6:9-13接納了依撒意亞的自薦,但祂說:「你去對這民族說:你們聽是聽,但不明白;看是看,卻不理解。」指的是一班執迷不悟的民族,6:13說:「松樹和樟樹在伐倒後,尚留有餘幹,聖善的苗裔將由這餘幹產生。」讀經一的訊息很清楚,即6:8的「我在這裏,請派遣我」天主派遣人,人接受了。
 

B      答唱詠:138:1-2, 2-3, 4-5, 7-8

1.     138:1-2看,作者現在身處上主的「聖所」,正在「伏地致敬」,意即感謝上主,也讚美祂,即「我必要稱謝你的聖名。」天主也回應了先知,因為先知在138:3曾說:「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天主更「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意即增加祈求者的勇氣和使他強健。

2.     138:4-6是篇讚美詩,作者在138:4-5呼籲所有君王前來「歌頌上主」,無論聽眾的反應如何,這呼籲反映了作者堅定的信德。138:6沒有被採用在答唱詠內,說:上主尊高無比,仍垂顧弱小,惟對驕傲的人,卻遠遠旁眺。」說天主雖然偉大無比,卻樂於扶助弱小,而對那些趾高氣揚的人置諸度外,就如聖母讚主曲所說:「他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了卑微貧困的人」(1:52138:6的話指出天主待人的作風,與本主日的主題無關,本主日的主題是「召叫」,因此這節沒有被採用。

3.     138:7-8談信心與依賴,似乎回應了讀經一之後的6:9-10,那裡說雖然百姓沒有理會先知的勸導,因而令他哀傷,但138:8卻說:「上主必替我完成這工程」,而「你的作品」指聖詠的作者,他相信天主不會放棄他作為先知。讀經一是「召叫」和「派遣」,履行先知職殊不容易,答唱詠是人的回應:對天主的信賴,因此應感謝祂。
 

C      讀經二:格前15:1-11

1.     常年期第三主日(丙年)的讀經二(格前12:12-30)談身體雖有不同的肢體,卻屬於和服務同一的身體;第四主日的讀經二(格前12:31-13:13)指出「愛」極其重要,團體內應彼此相愛。本主日回到常年期第二主日讀經二的目的,談問題的出現和解決的辦法,二主日說有些人獲賜了神恩而感到盛氣凌人,本主日的問題是對「肉身復活」的錯誤理解,當時的人深受希臘柏拉圖哲學思想的影響,認為肉身妨礙了靈魂的活動。

2.     回到格前15:2保祿指出:能「持守了福音」的人「必因這福音得救」,這話使我們想起格前1:18的話:「原來十字架的道理,為喪亡的人是愚妄,為我們得救的人,卻是天主的德能。」我們的救恩乃因耶穌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而犧牲,有些基督教的朋友批評天主教說:「耶穌已復活了,為何仍把聖屍放在十字架上呢?」這些人士完全不明白救恩的來源乃十字架上的犧牲,聖屍就是要人明白和明認我們的救恩來源,把聖屍移去等於否定來自十字架上的救恩。

3.     格前15:2的「給你們所傳報的話」也很重要,與教會的聖傳相關,保祿強調教會的教導,而不是信徒個人自由甚至放任的詮釋。格前15:3有「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的話,讀者請參閱53:520:378:32-35伯前2:22-25格前15:4有「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的話,也請參閱16:8-112:16:2

4.     學者們相信有一古老傳統始於公元54年春,可從格前15:3的話得悉:「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The tradition I handed on to you in the first place, a tradition which I had myself received」,這傳統已成了不可改變的,就是格前15:3b-5的內容:「基督 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 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 …。」跟着在格前13:5b-8獲得復活的主所顯現的人也很重要:「刻法,那十二位五百多弟兄,雅各伯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這系列的名單展示教會權威的來源,他們都見過復活的主,各自都因而附有自己的權責。

5.     名單中以「刻法」名列最先,因為主最先顯現給他(24:34),且在22:31-3221:15-19確定他作為宗徒之長,保祿排行最後,可能由於他曾迫害過耶穌的教會,故他在格前15:9說自己「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然而,問題不在於排名先後,而在於有否被召作宗徒,因為格林多人對保祿的身份存疑,在他們心目中,他並沒有智慧、口才不好、身體虛弱和並不熱心,所以保祿即使說自己是「最後」和「最小」的,卻「因天主的恩寵」仍得到召叫,他也謙稱自己只是沒有付出的受惠者:「我比他們眾人更勞碌」(格前15:10),這樣說是希望大家能接納他。

6.     對於保祿格前15:8所說:「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學者認為可能指復活的主顯現給保祿之後,再沒有顯現給其他的人了;但重要的不在於顯現的先後,而在於在中東文化下家庭內各成員的重要性,他們認為每一個成員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家庭如此,信仰團體也如此,保祿就是懷着這樣的思維講論格前12-13,這兩章的內容均在上兩個主日的讀經二使用過。所以,即使保祿認為自己是「最後」和「最小」的,也不是問題,因為都是不可或缺的。反省:堂區如果邀請我們參與傳道員、釋經員、聖母軍等服務,勿隨意回應說:「我知識太少,故沒有資格。」這樣的話並不是謙遜的表現,我們要明白只要是天主召叫,便應接受,因為沒有人可以逃避福傳之義務。

7.     讀經二明顯與讀經一和答唱詠相關,讀經一的焦點是「召叫」和「派遣」,答唱詠是人的回應,讀經二臚列了先知職務的內容:就是福傳(基督的聖死、復活和再來),被召叫者(受洗的人)便應積極接受。
 

D      福  音:路5:1-11

1.     本主日的福音談耶穌召叫了幾位宗徒,最重要是5:1的「天主的道理」,這詞彙在出現了5次和同屬路加作品的也出現了13次,可見其重要性,作為門徒便應傳揚「天主的道理

2.     看看西滿的信仰歷程,5:5時他稱耶穌為「老師」,到5:8他改稱祂為「」,明認了祂的天主性。福音連接了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在6:5說:「我是個唇舌不潔的人」,西滿5:8也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耶穌的門徒應明認自己的不足,保祿也如此,他在格前15:9說:「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

3.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人雖然渺小,就如宗徒們在5:5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當他們遵照天主子耶穌的話撒網」,便「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宗徒們的回應是人意想不到的,5:11說:他們「捨棄一切,跟隨了衪」勿忘記他們中有些是有家室的人!「捨棄一切,跟隨了衪」實在不容易,故138:3祈禱說:「我幾時呼號你,你就俯允我」,天主更「將我靈魂上的力量增多138:8提醒我們:「上主必替我完成這工程」讀經二裡,保祿也不停地辯稱自己雖「最後」和「最小」,仍是不可或缺的見證人,他要為主作見證。所以,聲稱自己因為「最後」和「最小」而無資格福傳者,只是假謙虛,應全心接受天主的派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