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8,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四章


1.      4:1-20撒種的比喻」。馬爾谷福音很少談比喻,所載者主要在4內,讀者可嘗試數一數這一章內共有多少比喻,其實共五個:撒種的比喻4:1-20)、油燈的比喻4:21-22)、尺的比喻4:24-25)、種子自長的比喻4:26-29)、芥子的比喻4:30-34)。除此之外,只有1213各有一比喻,「惡園戶的比喻」和「無花果樹的比喻」。因此,想多了解比喻的話,最好閱讀路加福音

2.      撒種的比喻在結構上頗有問題,應先看4:1-9,然後看4:13-20的解釋。耶穌在船上向群眾講道,群集在湖邊的人通常是漁民,但祂講的卻與耕種相關的比喻,實在有點奇怪,因為聽眾不易理解。比喻說撒種的人撒種時,4:4說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4:5說有的「有的落在石頭地」,很快便被太陽晒焦了、4:7說有的「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它窒息了」、4:8說有的「有的落在好地裏,就長大成熟,結了果實」,屈指一算,種子種類多少?只有一種,但落在不同的地方上,事實上,巴力斯坦地的土壤碎石很多,不大肥沃。怎樣的人才這樣撒種呢?要知道,聖地的人十分尊重食物,尤其是猶太人普遍非常貧窮,位於沙漠地帶,雨水很少,食物珍貴,因此,一個正常的農夫不會糊亂撒種,很多信友都誤以為撒種的人是天主,以天主作主角的思維從來都不是教會傳統的教導,這裏撒種的人是個「瘋子」。耶穌4:14解釋種子是「是所講的「話」」,意即「聖言」,但沒說撒種的人是天主,其實他正代表我們,根本不知如何正確地撒種,結果多數無法落在好地上,以致無法長起來。撒種的比喻是要表示我們根本不曉怎樣福傳,即使努力,多數(起碼四分之三)只是徒然,若是好彩,只有四分之一成功。反省:別人邀請你加入歌詠團,你謙虛地表示自己五音不全;別人又提議你參加讀經組,你說在祭台上面對教友會很恐慌;或者請你作送聖體員,你覺得自己不大神聖,沒有資格。不少信友極度「謙遜」,說穿了,其實是要拒絕履行自己領洗時領受了的君王職。

3.      撒種的比喻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怎樣不懂福傳也好,肯定會有四分之一會成功,但4:8說其效果竟然會膨脹「有的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何止一本萬利呢!只要我們說句關懷的話、誠意探望患病的人、在公共汽車上讓座,就是把種子撒在好地上了。耶穌這個比喻告訴我們,福傳服務上要樂觀些,因為有天主「撐」我們,努力吧!同樣,對於別人福傳上所遇到的挫折,要多作鼓勵。4:15的「路旁」指魔鬼,把種子去養殖魔鬼,魔鬼越來越強壯。家庭生活裏,父母寵壞子女,總不仇沒有藉口,甚至為了子女「出人頭地」,不惜把一生積蓄替子女「購買」一個學位!4:16說落在「石頭」上的種子,是指信德快熱快冷的人,不少新領洗的教友也如此,我們都應反省:我的信仰建基於「」基嗎?抑或只在其它元素如「知識」上呢?我有經常祈禱嗎?一切神學的基礎都源於聖經,是人人靈修必要的,基督徒的靈修與別的宗教的靈修,分別在於我們有聖經,由於聖經,我們有彌撒、修和等聖事。我們與別的宗教的分別不在於辦學和醫院數目,但我們的聖經教導我們要愛主愛人,其它的宗教即使做法類似,卻沒有這些教訓。

4.      4:18說落在「荊棘」中的種子指「世俗的焦慮財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貪慾」。多少父母放棄參與主日彌撒,聲稱原因是為了子女的功課、學琴、游泳練習、子女不肯起床等。多少成年人說「人在江湖」,星期日也要談生意或趕工等,反躬自問,究竟那些是你的「需要(need)」或是「想要(want)」呢?4:20說有些種子落在「好地」裏,在我們心目中,究竟何謂「好地」呢?是高薪厚職以及有一位好配偶嗎?是能令自己驕傲的子女以及有眾多好友嗎?這都是理想,但不常有,好農地裏有泥、有沙、有蟲、有肥料,十分污穢,但都是需要的。「好地」不一定活得暢順,每個家庭都有做不完的家務,有些人患病時仍要上班,有些人老來還退而不休,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甚麼地才沒有石頭和荊棘呢?磚瓦或柏油路都沒有石頭和荊棘,但這些道路無法長出植物來,種子落在這種地方是沒有生命的。

5       4:21-25談「門徒的責任」。4:21-23是「油燈的比喻」,象徵著「」的是「」,「」應讓人看見,但4:22為甚麼說要「隱藏」起來呢?「隱密的事」指的是壞事,但「」並非指耶穌,而是我們感到尷尬而不想披露的事,它們本是好事,例如:移民前任職銀行經理,移民後只能在餐館裏工作;移民前是律師,移民後僅可經營小型快餐店;移民前是工程師,移民後只能任旅行社導遊。不過,好的土壤不是滿是蚯蚓才能長出美果嗎?人的努力總會帶來成績的。切勿把「」視作耶穌,因為沒有人會把耶穌放在「斗底或床下」的。這就是稱為「基督徒的矛盾(The paradox of Christianity)」,聖方濟各的禱詞說:「因為在施予他人時,我們接受施予;因為在寬恕他人時,我們獲得寬恕;因為在喪失生命時,我們生於永恆!」很多人一看4:24-25,通常都持有負面的態度,好像說你對待別人不好,天主也不會善待你。其實可以正面地看這兩節,你善待人(如義工、讓座、慷慨解囊),天主也會善待你。

6.      4:26-29談「種子自長的比喻」,讀者試從這段聖經想一想:究竟天國是怎樣的呢?是像「一個人」或「不知道」的人嗎?抑或像「生長果實」或「派人以鐮刀收割」嗎?任何答案都不是全部,天國好比4:26-29的全部過程,讀者容易被標題「種子自長的比喻」控制了思想,以為僅指種子本身,天國其實是逐漸長起來的整個過程。反省:感恩聖祭裏,如何證明餅酒變成基督的體血呢?無人能證明到,只能相信,那就是「信德的奧蹟」。人撒種後不會感到消極,也許完全不懂光合作用為何物,他相信種子是會長起來的。生命裏需要準時「以鐮刀收割」,遲了收割,果實會腐爛,生命中很多東西都難以理解,重要的是要繼續生活,不能沉迷於理論中。

7.      4:30-34談「芥子的比喻」。討論了撒種的比喻、油燈的比喻、種子自長的比喻,現在探討「芥子的比喻」,與前三比喻有何關係呢?「撒種的比喻」談人福傳的些許成就在收成時會倍增,「油燈的比喻」說成功背後多少風霜,「種子自長的比喻」談天國非人所能完全了解,卻逐漸長起來。「芥子的比喻」是叫人勿執著成果,小如芥子(一粒麵粉的大小)微不足道,象徵少許的「信德」較諸「理性的全面理解」更重要,它能發揮的效果難以預見,人無需拘泥於微小的身份或行動,我們可以樂觀地期待,小小的種子可以長出大樹來,不需要人去計算。

8.      4:34很奇怪,表面看來,「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給他們講什麼」的話好像不想人明白似的,其實正好相反,現代的神父講道喜歡用故事演繹,原因是使聽眾易於明白,耶穌用比喻講道,是要針對受教育少或無機會受教受的聽眾。讀者會質疑:那麼,為甚麼耶穌要「私下裏卻給自己的門徒解釋一切」呢?4所載的比喻,由撒種起至芥子等的比喻均是與農作相關,耶穌講道對象的人大多數是農民,所以對農作瞭如指掌,但門徒們多數是漁夫,對務農一曉不通,有師父講解才能頓開茅塞。讀者也許續問:門徒們為何不當場發問呢?中東民族,面子比任何東西都更重要,眾目睽睽之下,與耶穌一起的戰友怎能較諸普羅觀眾都不如呢?為了面子,當場唯有假裝明白,事後「私下裏」才請教師父。記得四福音中只有一則比喻與海相關,請參閱13:47-50。再一次顯示追隨耶穌的人主要是農夫,很明白祂所講的比喻,反而耶穌的門徒是小眾業界的人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