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4, 2015

馬爾谷福音第四至第五章


1.      4:35-41談「平息風浪」,不過,這事件與4講了幾個比喻有何關係呢?似乎與比喻無關,事實上,其內容與5:1-20更有關,因此可以斷定,4應止於至4:34,而4:355的開始,5談的全是聖蹟而非比喻。請大家明白,聖經原本是沒有分成章和節的,直至12世紀和15世紀先後加入了章和節,以前的人閱讀聖經十分艱難,一來每卷聖經是卷軸的,沒有頁數,二來無分章節。這樣看來,有了章節是否有利無弊呢?這亦不一定,不大方便的環境之下,很多事情或內容要強記,迫使人要熟讀聖經。有了章節和頁數,尋覓內容較容易,但加入章節本身很主觀,眼前的4:35究竟屬於4的比喻篇之內,抑或應列入5的聖蹟篇呢?這牽涉編者的主觀。再者,就如今日的各種英語電子字典和軟件多麼方便,用者自然覺得無需強記詞彙,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2.      厄里亞馬爾谷福音中是個十分重要的人物,當耶穌問門徒們人說祂是誰時,門徒答「有些人說是厄里亞」(8:27-30)。時至今日,猶太人仍等待著厄里亞,每當嬰兒誕生八天後受割損時,家人會找個辣彼主持儀式,並把門打開,又放置一張空椅,是給厄里亞坐的,嬰兒父母雖不知道,但很希望自己產下的兒子是默西亞猶太人相信3:23的話:「看,在上主偉大及可怕的日子來臨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亞到你們這裏來。」如果厄里亞真的出現,父母便相信自己誕下的兒子是默西亞了。另外,猶太人每年吃逾越晚餐時,都會預備多一個座位,期望厄里亞會進來參與他們的晚餐。四福音中,是洗者若翰指出耶穌就是默西亞1:36-41),若翰自己就是舊約預言會先來的厄里亞,因為若翰的衣飾和食物與厄里亞相同,洗者若翰的精神就是厄里亞的精神。

3.      那麼,厄里亞的故事與耶穌平息風浪有何相關呢?讀者請參閱列下2:8:「厄里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擊打河水,水`即左右分開,他們二人(包括厄里叟)從乾地上走了過去。列下2:11續說:「忽然有一輛火馬拉的火車出現,把他們二人分開;厄里亞便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厄里叟目睹師父離開,十分哀傷,列下2:13-14厄里叟拾起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但河邊,拿著從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擊打河水說:「上主,厄里亞的天主在那裏?」他一擊打河水,河水就左右分開,厄里叟走了過去。」藉此,厄里叟承繼了厄里亞的精神和使命。平息風浪的聖蹟顯示耶穌厄里亞更偉大,因為厄里亞厄里叟要用行動(「擊打河水」)才能把水分開,耶穌只用聖言便能平定了風浪。反省:這個聖蹟與我們有何關係呢?堂區內很多爭議,耶穌都想我們「不要作聲,平定了罷!」例如無謂的爭拗、自我抬舉所屬善會的地位、意圖改變感恩祭的程序等。4:38的「耶穌卻在船尾依枕而睡」是要提醒我們可放心依賴祂。在場人士見了這聖蹟時目瞪口呆,他們的反應是:「這人到底是誰?」也許他們心中猜測祂是特異功能者、默西亞、救世主等,每當人這樣揣測時,耶穌已超越了他們的框框,因為祂是全能的。每次我們領受聖體時,如果心中只當作領受一片餅,祂實在已超越了那片餅,而是聖體,不只聖體,也是聖言,不只是聖言,是一切中的一切,甚至超越這境界。

4.      5:1-20談「治好革辣撒附魔人」。4:35-41的平息風浪聖蹟刻劃出人性來,人凡遇到逆境時,容易埋怨天主離棄了他們:「師傅!我們要喪亡了,你不管嗎?」(4:38)現在又有另一事件,耶穌目睹一個附魔的人,便主動地憐憫他,知道他受了不少苦,便替他驅魔,其他人的反應卻是「請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5:17)。耶穌的行動只會吃力不討好,主動替人驅魔又令人不滿,置之不理亦會惹是生非,可見身為天主子的耶穌也要面對人的煩惱。反省:少女懷孕想墮胎、患了絕症者而想進行安樂死、同性戀者想結為夫婦等,我們會同意嗎?人的思言行為很多時都不正確,耶穌便想干預,要告訴人某些價值觀的不對,祂要人糾正。整個事件中最受害的可能是那兩千頭豬,無辜的豬群,當魔鬼進入牠們身體時,牠們便「衝到海裏,在海裏淹死了」(5:13),我們不可說豬因不潔而受罰,因為這只是猶太人的思維,否則為甚麼我們不停吃豬肉呢?反省:這些豬隻象徵著生命中的一些犧牲,為的是要方便天主的計劃進行,「」可指我的時間、金錢、口才、甚至生命。也許,助養些貧苦地區的孤兒也很有意義,沒有我的犧牲,「魔鬼」也許會纏擾那些孤兒,我一餐的美酒佳餚,可能是別人的生存需要,我們切勿忘記:耶穌雖無罪,卻為我們死了。

5.      5:18說獲癒的附魔者已上了船,因為他想跟隨耶穌5:19說「耶穌沒有允許他」,且要他「回家」,這為他是一份大考驗。德蘭修女曾說:「世上最苦楚的是被人拒絕和沒有別人關心的人。」看看這個人,他一生狼狽不堪5:3-5說他「居住在墳墓裏」、被「腳鐐和鎖鍊將他捆縛」等,現在剛開始受人尊重,想跟隨耶穌,卻被拒絕。生命就是連串的尷尬,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呢?有時講錯說話、有時不曉得如何回應、在公共汽車上讓座而遭人婉拒、失業令人沮喪、外貌被人取笑等。故事中的主角也如此,上了船仍被拒,耶穌要他回鄉,回到損失了二千頭豬的豬農那裏,這是一項使命,殊不容易的使命。宗徒們也曾有此經歷,耶穌顯聖容時(9:2-13),伯多祿想留在那裏,建議「張搭三個帳棚」,結果也遭耶穌所拒絕(9:5)。聖依納爵一種的靈修經驗:「只有一會兒的天堂,其餘都是苦海。」精簡的話語,卻能助人深思,好能去面對困境。我們怎樣才能有這種體會呢?要辦告解,與天主修和,才能向天主邁進一步。

6.      5:21-43談「治好患血漏的婦人復活雅依洛的女兒」。5:21-43記載了兩則故事,5:21-24以及5:35-43是一則的故事,中間插入了5:25-34的另一則故事。5:21耶穌乘船「渡回對岸,即回到加里肋亞湖西岸,西岸是猶太人居住的地方,東岸屬於外邦人,故此會飼養豬隻,且有猶太人認為不潔的墳墓,每當耶穌前往東岸,給人的感覺是危險的。東岸既有豬亦有魔鬼,提醒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人有時也必須如此,要離開安全的範圍到陌生的地方去,例如:新的朋友圈子、新的工作、新的價值觀,即5:21的「對岸」。也許會遇到高風險,但這樣才有機會像耶穌一樣治好別人,在不安全的地方也能找到安慰,聖母軍和善別小組的工作是其中的好例子。「渡回」西岸就很安全嗎?亦不一定,5:21說「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5:24又說:「有一大群人跟隨著他。」在政治上,群眾的集會會令羅馬統治者很不安,因而會對耶穌的性命構成威脅,記得在3:6時,法利塞人與黑落德黨人已有意殺害耶穌了,可見世上不是人真正的終向。

7.      5:35耶穌未抵達會堂長家之前,有人前來向會堂長傳訊說:「你的女兒死了」這情況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經驗,面對困難,卻懷著一點希望,當人感到無奈時,把自己全心依賴上主,縱使有人如何潑冷水,也要置之不理。耶穌在東岸時,周圍都是墳墓,祂卻治好了附魔的人,現在祂在西岸,表面看來很安全,卻有人「死了」!有些人以為福音中的「會堂長」即今天堂區的本堂神父,非也,而是等同堂區議會的主席,他主要的功能是管理堂區,負責一切維修事宜,會堂長也要安排禮儀,這人通常是富裕人家,時常捐助團體,因而得到其他人的支持。當會堂長前來尋找耶穌幫助時,福音沒有說祂樂於伸出援手,學者認為只不過耶穌為了他的面子才幫助他。對於傳來「女兒死了」的訊息,耶穌的回應是:「不要怕,祇管信」生命中的逆流時,「祇管信」主,從未經歷困難的人,一生似乎只是飄浮在生命河流上,並非真的生活。古往今來,中東人面對家人或友好死去,是會公開地哀悼的,不像西方人士們地飲泣,中東的男人會搥胸、女人會拷打自己的頭,他們這樣做是要傷害自己,呼喚他們所朝拜的神來奪他們的性命,好能替代死去的人。中東人這樣的行為在電視新聞中,歷歷在目。

8.      耶穌5:39說:「小女孩並沒有死,祇是睡著了」類似的故事也曾發生在厄里亞身上,列上17:17-24記載先知復生了寡婦的獨生子,列上17:21說他「三次伏在孩子身上」,意即把生命傳到孩子身上,孩子便活了。除上一段的故事外,這故事也與厄里亞另一故事相關,厄里亞450名巴耳假先知比試時,列上18:24說雙方分別呼喚自己的神把火降下,列上18:27高聲喊叫」一詞與5:39的「喧噪」是同一的動詞,列上18:29說假先知們「用刀用槍割傷自己,直到全身流出血來」,他們的神全無反應,列上18:34-38厄里亞把很多的水倒在祭壇上以及祈禱後,「上主的火降下,焚盡了全燔祭」,證明了雅威才是真神。現在的故事,群眾認為「死神」已奪去會堂長女兒的性命,耶穌卻在5:39說:「小女孩並沒有死, 祇是睡著了厄里亞也曾在列上18:27恥笑巴耳先知們:「或者他(耳巴)正在睡覺,必須把他叫醒。厄里亞想證明雅威才是真神,耶穌現在證明自己就是雅威。群眾在5:40譏笑耶穌,但聖蹟後,他們卻「目瞪口呆」。5:40耶穌把眾人趕出去」,我們在堂區內,事事都幾乎是團體性的,但為個人成長的需要,一些事都要獨自進行,尤其是在個人靈修上。女孩與耶穌之間,被群眾所妨礙了,耶穌要先「把眾人趕出去」,一如我們需要避靜,是靈修的需要。不少大聖人如聖女大德蘭和聖方濟,雖則經常講道,但時常要獨自上山祈禱,德蘭修女也如此,反觀香港的赤柱靜修院,每年預訂作避靜用的人,主要是基督教教徒,天主教徒不需靈修嗎?

9.      5:41的「塔里塔,古木」是亞拉美語,意即「小女孩,起來吧!耶穌見人的精神耗盡,每天都忙於「搵錢、搵錢、搵錢」,變了個賺錢動物,便向我們說:「塔里塔,古木」僅得十二歲的女孩,尚未成年,卻與世長辭了,當她復生後,便立即「起來行走」,因為她的生命旅程尚未走完,人面對金融海嘯、失業或失意時,需要的是「起來行走」,不能坐以待斃。5:43耶穌吩咐人「給女孩子吃的」,人軟弱時,旁邊的人也要伸出援手,好能助人的身體和靈性得到復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