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5, 2017

羅馬書(Romans)8:5-27


1.      8:5起會開始討論「隨從聖神(spiritual)」和「隨從肉性(unspiritual)」。8:5-9說:「5因為隨從肉性的人,切望肉性的事;隨從聖神的人,切望聖神(spiritual)的事;6隨肉性的切望,導入死亡;隨聖神的切望,導入生命與平安。7因為隨肉性的切望,是與天主為敵,決不服從(no intention),也決不能(powerless)服從天主的法律;8凡隨從肉性的人,決不能得天主的歡心。9至於你們,你們已不屬於肉性,而是屬於聖神,只要天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誰若沒有基督的聖神,誰就不屬於基督」「隨從聖神spiritual」意謂「知道甚麼是對的而遵行」,「隨從肉性unspiritual」意謂「明知甚麼是對的而不去行」,「隨從聖神spiritual」不只每天祈禱和禁食,而更有其它方面,要人進入自己的內心,擇善而行。「隨肉性的切望,導入死亡」是指那些糾纏於法律的人,卻又無力遵守,他們必須依賴耶穌才行,意即回到「隨從聖神」。保祿要求人要超越傳統思維(outside the box),毋須堅持固有的割損、取潔禮等規定。法律雖繼續存在,但人可學習超越法律,學習保祿8:9所說:「只要天主的聖神住在你們內」,便能成就。

2.      8:10-11續說:「10如果基督在你們內,身體固然因罪惡而死亡,但神魂卻賴正義而生活。11再者,如果那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者的聖神住在你們內,那麼,那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們內的聖神,使你們有死的身體復活。8:9b-11是聖宗徒講論「三位一體」的道理,已於我們的生活內。這與「超越傳統思維」有何關係呢?那令我們超越思維的是天主聖神,耶穌的聖死帶給世人「永生」,人如何能邁向耶穌呢?是要依賴天主聖神的推動。聖神在信友的生活很重要,祂能赦免我們的罪過,且將在末日使我們的肉身復活。真值得我們每位基督徒反省,我們必須與天主聖三建立密切的關係。8:12-13是個撮要:「12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欠肉性的債,以致該隨從肉性生活。13如果你們隨從肉性生活,必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們依賴聖神,去致死肉性的妄動,必能生活。」「致死肉性的妄動」指那源於身體的壞習慣(淫念、貪婪、自大、自私等),必須透過天主聖神而除掉,最重要是決心,決意活在聖神內。

3.      8:14-17便解釋如何在聖神內生活:「14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15其實你們所領受的聖神,並非使你們作奴隸,以致仍舊恐懼(back into fear);而是使你們作義子。因此,我們呼號:「阿爸,父呀!」16聖神親自和我們的心神一同作證:我們是天主的子女17我們既是子女,便是承繼者,是天主的承繼者,是基督的同承繼者;只要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與他一同受光榮。為甚麼保祿講了8:14的話?因為教會分裂了,乃由於猶太裔信友不肯與非猶太裔基督徒共融,不肯一起參與感恩聖祭,猶太信友強調十誡的重要外邦教友根本不認識猶太人的法律。保祿於是在8:14強調有「天主聖神引導」便沒有問題,因為「凡受天主聖神引導的都是天主的子女」,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

4.      如果能受「天主聖神引導」,8:15說我們可「呼號:「阿爸,父呀!」」,正好提醒我們,我們能同樣地呼號天主為「阿爸,父呀」,我們必然兄弟姊妹了。聖神就是要推動人認識自己作為基督徒的身份,且能超越法律的限制。例如:過馬路要跟隨交通燈如果目的為免被罰款,這樣的態度較為負面但如果出於「愛」家人不想令他們失去家人,這態度正面得多!遵守交通燈過馬路就等於法律,但我們可以超越法律的思維。8:14-17強調了「家庭」的意識,有「子女」、「阿爸,父呀」、「承繼者」,因為無論猶太人或外邦人的基督徒,都同屬一家,即使喜好不同,也不構成分裂的元素。彌撒時的感恩經也這樣說:我們懇求您,使我們在分享基督的聖體聖血之後,因聖神合而為一」,是整個教會內的合而為一」,耶穌也曾在17:21:「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

5.      8:18-27保祿家庭伸延到更大的團體,談「創造本身和其整體,8:18-21:「18我實在以為現時的苦楚,與將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disclosed)光榮,是不能較量的。19凡受造之物(whole creation)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revealed),20因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frustration imposed on it),並不是出於自願,而是出於使它屈伏的那位的決意;但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21whole creation脫離敗壞(corruption)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苦楚」指「分裂造成的痛苦」,保祿大家勿太談論分裂乃誰之過,反而應把焦點放在未來在我們身上要顯示的disclosed光榮」。如果   不停爭論糾紛時的起因和誰應承擔責任,反而更應把注意力放在「目標」上,一起走向盡頭去。由此可見,保祿手法是「轉移」,爭拗轉往光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