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6, 2013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寬恕與皈依)
 

讀經一
32:7-11, 13-14
答唱詠
15:18+51:3-4, 12-13, 17-19
讀經二
弟前1:12-17
福 音
15:1-32
 

A     讀經一:出32:7-11, 13-14

1.     先看上下文,當時以色列人已離開了埃及,到了西乃山梅瑟上了山取十誡,以民在山下久待,但未見梅瑟回來,感到很不耐煩。就如彌撒領聖體後,歌詠團是無法容忍片刻寧靜讓教友默想聖體的,要不停地歌唱一樣!在西乃山下的以色列子民也如此,便立即造了一隻「金牛」,是梅瑟的哥哥亞郎主導和親自鑄造的。讀者可否猜猜「金牛」有多大小呢?絕非一座十呎巨牛,而只有兩三英吋的高度,勿忘記以色列百姓是很貧窮的,擁有的金飾很有限。以色列人在32:4對着金牛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國的天主。」在亞郎心目中,雅威就是那金牛,好像要說,連雅威都由他鑄造!

2.     以色列人選擇鑄造金牛,而不是別的動物像,在他們的文化中,牛是最強壯的家畜。當時的中東地帶雖有獅子,但中東人認為獅子是邪惡的。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質疑天主是否真的慈愛,他們要見到祂才肯相信,以色列人也一樣,於是便把看不見的天主變成見得到的。事實上,只有梅瑟能見到天主,33:11記載說:「上主同梅瑟面對面地談話,就如人同朋友談話一樣。」其餘的人在山下只看見一片雲。

3.     不過,為甚麼天主不讓普遍的人都見到祂呢?因為天主充滿無限智慧,人能見到祂,便能操縱祂,喜歡時便朝拜祂,不喜歡時便踐踏祂,甚至侮辱祂。讀者試想想:如果當權者想迫害一個教會,要把她消滅,可以用甚麼方法來制止人民朝拜那教會的神呢?考古學家在聖地進行考古時,每當發現一個類似公廁的建築物時,幾乎可以肯定建築物下方會有重大發現。考古學家掘下去時,經常會發現些神像。原來,執政者或迫害者會先把他們反對的教會神像埋在地下,然後在其上建築一座廁所,經年累月,神像已染滿糞土,即使掘出,也無人願意朝拜。天主不願意人有操控祂的意圖,故不讓人見到。然而,二千年前,聖言降生成了人,由看不見的神變成看得見的,結果一如所料,人把祂殺掉了!

4.    天主目睹其子民如何不肖,便惱羞成怒,向梅瑟說:「你下去!」續在32:10說:「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梅瑟卻充滿智慧在32:12回應說:「埃及人說:他(天主)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更重要的理由是32:13的話:「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為甚麼讀經一沒有採用32:12呢?因為與本主日的主題不乎,本主日的主題是「寬恕」,把百姓全部消滅似乎與「寬恕」相反,故沒有採用這節。

5.    當天主因其子民製造偶像來拜而發怒時,梅瑟立即向祂求恕,其實,「寬恕」是今天最缺乏的事,美國遭九一一恐佈襲擊後,很多青年便自願當軍,說要到阿富汗去報仇,甚至,在沒有真的證據下,前往伊拉克去進行屠殺和搶掠,絲毫「寬恕」的心都沒有。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看看美國的校園開槍事件屢見不鮮,任何不滿便訴諸暴力,都是從政客和成年人們身上學來的。在西乃山上的梅瑟沒有親眼見到金牛,也不太了解事態,但急忙地求天主「寬恕」。有些探訪醫院垂危病人的義工說:有些病人無法放下心中仇恨,仇恨兄弟、老闆、修女等,這些人才是最慘死的。

6.     看看下文,32:19梅瑟打碎了兩塊約板,有些人笑說:「梅瑟在山上取了十誡,但最先打破的卻是他自己!」他沒有記起在山上時,他曾懇求天主「寬恕」其子民,自己卻無法「寬恕」他們!跟着,他在32:20金牛磨成粉狀,然後迫使人民吞掉,相比今天,把金片加在晚宴佳餚上進食的是上流社會人士的驕傲,且是完全自願的!梅瑟懲罰百姓吞下金粉,是要懲罰他們的貪念,不過,他怒到失了控,也需要別人的「寬恕」。
 

B     答唱詠:路15:18+51:3-4, 12-13, 17, 19

1.     51是「認罪」和「求恕」的聖詠,傳統說是達味祈求天主「寬恕」他,因為他為了慾念竟殺人夫和奪人妻(撒下11),天主便派遣先知納堂去譴責他,達味悔悟了而求主「寬恕」。這與讀經一串聯起來,以色列人都需要天主的「寬恕」,包括百姓拜金牛偶像、梅瑟失控而強迫百姓吞掉金粉等。領經的第一段(51:3-4)就是要求恕,配合了梅瑟向天主懇求「寬恕」拜偶像的百姓,以及他強迫「色列子民喝」去牛牘的細末。

2.     51:20-21並不屬答唱詠內,51:20祈求天主「重修耶路撒冷」,51:21說天主會「悅納合法之祭」,這兩節與「寬恕」全無關係,而且,聖殿重修於公元前520年左右,較達味遲約五百年,根本時代不同。求恕後,領經的第二段(51:12-13)祈求「一顆純潔的心」和「重獲堅固的精神」,意思是要皈依,好能以行動來回應獲恕:「宣揚你的光榮。

3.     答唱詠給我們甚麼啟示呢?人是軟弱的,說話縱使很漂亮,一如梅瑟32:11-13伶牙俐齒的邏輯(32:12先打邏輯牌,加上32:13打的溫情牌),但行動上卻剛剛相反,他竟把「牛犢,投在火中焚燒,搗成細末,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子民喝」可見人人都需要天主的「寬恕」和憐憫:「上主,求祢垂憐!基督,求祢垂憐!上主,求祢垂憐!」這主日掀起了「恕」的意識,因為默西亞快來了,「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51:14有個最重要的詞彙「救恩的喜樂」,可惜這節沒被加入答唱詠內。

4.     答唱詠如何串聯讀經一呢?讀經一提醒人,人人都是罪人,要承認自己的罪過,並要悔改。答唱詠表示認錯了,求恕和求更新,並以福傳去回應天主的「寬恕」。
 

C     讀經二:弟前1:12-17

1.     年事已高和正受牢獄之苦的保祿寫信給弟茂德弟茂德厄弗所的主教,到這段聖經結尾時,頌揚「不可見的惟一天主」,以色列子民在讀經一要見到看不見的神,聖宗徒卻說不應該要看見才相信。保祿寫這書信的目的是甚麼呢?從上文看,他叫厄弗所人切勿談「異端道理」、「無稽的傳說」(例如:如來佛祖把齊天大聖壓在五指山五百年)、「無窮盡的祖譜」。保祿離開了厄弗所後,他們便「轉向了空談」,所以宗徒說弟茂德才是「真子」。

2.     值得我們基督徒作反省:信教多年的人,忽然間又會叫其他信友思考一下台灣某位大師的禪理,說能「補充」聖經所欠缺的。這等荒謬怪論令人髮指,聖經中不是已包含了天主的一切啟示嗎?全能的聖言還有不足嗎?今天的中國開始富起來時,即使貧富極度懸殊,香港已有不少教內人士極力推崇「神化」中國文化,這與二千多年前的希臘化運動(神化希臘)有何不同呢?保祿弟茂德不能容忍該等「異端道理」、「無稽的傳說」和「無窮盡的祖譜

3.     弟前1:8-11談「法律」,天主賜給人法律,是要懲罰罪人,保祿承認自己也是罪人(弟前1:13),做了很多錯事,「但是我蒙受了憐憫」。保祿未皈依前的心理可見於「出於無認識而做了那些事(褻瀆、迫害和施暴)」,很多人以為自己替天行道,尤其基督教教友攻擊天主教教友「拜」聖母時。這樣的態度提醒我們要多學習聖經,了解聖經中講論聖母的話(四福音、中),亦要反省究竟我們真的「拜」聖母嗎?要實行本主日讀經的教訓,最好是去進行一次「修和聖事」。
 

D     福  音:路15:1-32

1.     15記載了三個故事:15:1-7是「亡羊的比喻」、15:8-10是「失錢的比喻」、15:11-32是「蕩子的比喻」,每個故事都與大誡命相關,15:22說:「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等於恢復幼子作為「猶太人」的身份(即「全心」)。「袍子」(希臘原文指「經袍」)十分昂貴,幼子離家時已放棄了。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十字架」是我們的救恩標記,是我們的「袍子」,我們在食館吃飯前連祈禱或劃十字聖號都曾感到羞愧嗎?

2.     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等於今天的信用咭,二千年前,當別人見你手上戴着名貴戒子,便會相信你的財力,「把戒指戴在他手上」表示父親「全力」愛幼子。「給他腳上穿上鞋」一話,使人想起3:16時洗 者若翰的話,說「就是解衪的鞋帶,我也不配。」這話原於4:1-8。現在,父親要恢復幼子其兒子的身份。「」穿在腳上,承托着整個身體,也帶領身體行走的方向,所以象徵「全靈」。

3.     父親「全心全靈全力」地愛犯了大錯的幼子,究竟幼子犯了甚麼錯呢?15:12說他要求「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父尚在生,子已求分得家產,十分不孝。15:13說「把所有的一切(賣掉)」,包括物業和土地,但土地是屬於天主的,賣掉土地等於得罪了天。15:15-16說「放豬」和想「豬吃的豆莢來果腹」,等於不潔到極。父親如何回應幼子的重大過失呢?看看15:22便知,父親「寬恕」了子。

4.     15談的故事全與「寬恕」相關,包括15:4說:「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羊),直到找著。15:9說:「失去的那一個『達瑪』又找到了。15:32說:「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三個故事都有「失而復得」之意,象徵罪人的回頭。我們的回應是喜悅,分別在15:6, 9, 32見到。

5.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以色列百姓鑄造一隻金牛來拜,梅瑟便求天主「寬恕」他們,天主照做了。答唱詠除了求天主「寬恕」外,也求祂賜人「一顆純潔的心」和「重獲堅固的精神」。讀經二叫人要堅持真正的信德,保祿對自己過往的過錯也求天主「寬恕」。福音指出,不配的人獲得天主「寬恕」後,便要配合大誡命的教訓,並付諸實行。

下期預告:
l  若望一書2013-9-11
l  常年期第25主日(丙年)讀經釋義(2013-9-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