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2, 2013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祈禱與見證)
 

讀經一
17:8-13
答唱詠
121:1-2, 3-4, 5-6, 7-8
讀經二
弟後3:14-4:2
福 音
18:1-8
 

註:本主日的四篇讀經最適宜以下述次序來研讀:福音讀經二讀經一  答唱詠。

A     福  音:路18:1-8

1.     福音是18:1-8,從上文看,17臨尾時表示,由於我們不知天國何時會來,所以18:1便教人「應當時常祈禱」作準備。18:2說有個判官,他既然「不敬畏天主」,所以他本身一定不是象徵天主。學習聖經的人有個通病,就是往往把比喻的主角視作代表天主,但這從來都不是教會在釋經上的傳統。這裡所談的判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所以很可能是個外邦人,「不敬重人」表示他不守法。我們所相信的天主本性不可能是不善的,編下19:6-7這樣說:「我們的天主,毫無不義,不偏待人,不受賄賂。

2.     這判官沒有理會寡婦的哀求,可能是由於懶散,或恐怕插手處理會得罪某些權責,又或者對人家受着的苦視若無睹。我們不知道這寡婦的年紀,但不一定是個老婆婆,她要找判官去伸冤,但福音沒有指出她的冤情,而她無財無勢來為自己爭取公道。不過,從舊約中所見,寡婦往往被人欺壓,可以揣測這裡的寡婦情況甚壞。

3.     18:5說判官很怕寡婦「常來煩擾我」,「煩擾我」的希臘原文是「打我」。判官看來缺乏信心,不像今天法院裡的法官氣勢迫人,人見人怕。其實,以色列的傳統裡,判官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代表着天主執行審判。那麼,為甚麼這位判官顯得那樣虛怯呢?全因18:2說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良心譴責總是一股無形的壓力,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更易感受到。18:5的話說畢後,彷彿靜止了片刻,然後18:6耶穌說:「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判官說的什麼!18:7說連「不義的判官」也無法拒絕那位堅韌不拔地哀求的寡婦,結論就是:天主「豈能不給他們伸冤,而遷延俯聽他們嗎?

4.     18:8的話有點奇怪:「他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但是,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寡婦明明祈禱了很久,才得到天主的垂憐,為甚麼18:8卻說:「他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呢?試看看19:1-26記載索多瑪的罪惡,這城的人已犯罪很久,天主才執行懲罰;同樣,天主要考驗人有否持久的信德,18:8的意思是:天主等了很久,但當祂回應時,是會十分迅速的。

5.     福音的訊息是甚麼呢?判官雖不義,卻無法逃避一個鍥而不捨的寡婦哀求他,結果要伸出援手。一位無限公義的天主,定必會聆聽祂所「召選的人」持續的祈禱。
 

B     讀經二:弟後3:14-4:2

1.          先看上文,在巴力斯坦地的人認為末日前世界會道德淪亡,保祿弟後3:1-3指出,這樣境況源於假導師,以致出現弟後3:2-4所述的惡習:「2愛自己、愛錢、矜誇、驕傲、謾罵、不孝順父母、妄恩、負義、不虔敬、3無慈愛、難和解、善誹謗、無節制、無仁心、不樂善、4背信、魯莽、自大、愛快樂勝過愛天主」,共十九種。面對社會邪惡的境況,幸而,弟茂德保祿作其善表,尤其弟後3:11的「迫害和苦難」,宗徒也在弟後3:12指出所有基督徒都會受到迫害。

2.         真正的基督徒當然會正直和聖善,假的導師會一如弟後3:13的描述:「越來越壞,他們迷惑人,也必受人迷惑。」所以,保祿弟後3:14勸諭弟茂德要堅持信德到底,應根據聖經的教訓而生活。弟後3:16說聖經的教訓剛好與弟後3:2-4所述的情況相反,這樣才有弟後3:17所述的效果:使人去做「善工。弟後3:15很重要:「你自幼便通曉了聖經,這聖經能使你憑着那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獲得得救的智慧」這話是傳統的信念,展示聖經源於天主的默感。因此,是任何假導師或他們的教訓無法相比的,所以,弟茂德可放心地「祈禱」和福傳,而且要堅信天主,耶穌在福音中談論寡婦的「祈禱」和信賴天主,訊息相同。

3.          弟後4:1開始作結論:「衪的顯現」意即基督再來作最後審判,「衪的國」意即天主對整個宇宙的統御。有鑒於此,保祿便在弟後3:2鼓勵弟茂德要迅速「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都要堅持和忍耐地「去反駁,去責斥,去勸勉。弟後3:3說在末期期間,很多人會「聚攏許多師傅」,意即「把真理扭曲」而「虛稱之為新的啟示。」

4.          由於身處虎穴的弟茂德很虛怯,不敢大膽福傳,保祿便教他把宗徒的教訓向人宣講,盡管別人不肯聆聽。讀經二表面看與「祈禱」無關;但間接上,保祿教導弟茂德要活像12:1:「獻上你們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 把自己獻給天主作祭品,昇華成自己的「祈禱」。
 

C     讀經一:出17:8-13

1.          先看上文,以色列子民離開埃及三個月才來到西乃山腳,而擊石出水的事件發生時尚未抵達西乃山猶太人有個傳統說那能流出水的石頭跟隨着以色列子民四十載,不停地供應他們食水(參閱格前10:4)。讀經一事件的起因主要由於以民們因質疑而說了17:7的話:「上主是否在我們中間?

2.          進入讀經一,17:8說有群「阿瑪肋克,這是聖祖雅各伯的孖生長兄厄撒烏的後裔,屬遊牧民族。厄撒烏雅各伯兩兄弟的仇怨雖然終在33時化解了,但雙方的後裔卻不斷地爭議,「阿瑪肋克」慣常向經過沙漠的商隊打主意,也成為以民離開埃及後面對的首場戰役。梅瑟17:9若蘇厄說:「明天去同阿瑪肋克作戰,我手中拿著天主的棍杖,站在這高岡頂上。」正當若蘇厄在戰場上奮力應戰時,梅瑟和其長兄亞郎上了山,17:11說:「梅瑟舉手的時候,以色列就打勝仗;放下手的時候,阿瑪肋克就打勝仗。」在中東文化裏,「舉手」象徵「祈禱」,祈禱時便能戰勝,「放下手」表示單靠己力,便打敗仗。真值得我們反思:多少社會成功人士,又或富甲一方的富翁,很樂意地與人分享其成功之道,認為勤奮加細心、毅力加人際關係等,便必成功,可惜,這些人士往往誤以為他們能操縱自己的命運,因此而沒有信賴天主。

3.     彌撒時的天主經,很多教友都會伸出雙手「祈禱」,這種姿勢是梵二前(1962-5年)沒有的,也從來不是教會所訂定的。有些教友仿傚主祭伸開雙手,卻不了解主祭這樣做的意義。有些教友更喜歡手牽手,認為那象徵友誼和共融。事實上,「天主教法典」規定了一些禮儀是持「公務司祭職」的主祭專用的(包括一些經文),讀者可參閱第907條。感恩聖祭時,祭台上的主祭代表耶穌基督第二),只有他可以伸開雙手,即使一起共祭的執事也不可。手牽手的做法始於基督教,表示信友間的團結。我們教友要明白,感聖祭是耶穌親自建立的,祂也告訴教會:「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的,你們應這樣行,為記念我。」(格前11:24)那麼,對於在天主經期間伸開雙手的教友,我們應如何處理呢?首應要注意的是「切勿爭執」,假若有人請教你那樣做才對,便可溫和地告訴他,只是闡述而絕不應判斷。

4.     繼續讀經一,當時梅瑟已八十歲了,而他的哥哥亞郎八十三歲,17:12亞郎與「胡爾Hur」一起支持着梅瑟的手,表示助梅瑟祈禱,即代禱。祈禱是團體的行為,有些人需要別人的幫助,基督徒是要屬於團體的,信仰不可只是個人的事。另一方面,17:13若蘇厄用刀劍打敗了阿瑪肋克和他的人民。」表示天主喜歡幫助那自助的人,梅瑟正在「祈禱」,但他的百姓也要去打仗。讀經一的訊息是甚麼呢?「祈禱」是基督徒的秘密武器,天主會聆聽我們的祈禱,祂會助佑我們。

5.      讀經一如何串聯起福音和讀經二呢?福音說「祈禱」很重要,且十分有效,故此必須堅持。讀經二說保祿鼓勵弟茂德要堅持福傳,把這使命轉化為一份祭獻,無論環境順逆也應堅持,成為生活中的祈禱。讀經一把福音和讀經二合併起來,梅瑟猶如福音中的寡婦,不斷「祈禱」,當他疲勞過度時,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另一方面,亞郎像讀經二中的弟茂德,放心地戰鬥。
 

D    答唱詠:詠121:1-2, 3-4, 5-6, 7-8

1.    121:1一開始便有「登聖殿歌」一詞,指的是以民每年在三大節日時到耶路撒冷聖殿朝聖,「我舉我目向聖山瞻望」表示目睹了聖殿,便立即誦唱此聖詠。這一殿宇是當時全中東最美麗的建築物,金碧輝煌,令人一見而神往,立即宣信說:「我的救助來自上主;祂創造了天地」跟着在121:2說:「他創造了天地宇宙」,表示祂偉大無比,祂是全能的。難得的是祂仁慈地眷顧人無微不至,121:3就有這意思:「他決不讓你的腳滑倒。

2.    至於為何說祂保護人時「決不睡覺」和121:4說祂「不打盹也不會睡著」,這使人想起厄里亞巴耳的四百五十個假先知比試的事件,真假先知彼此同意先後向天求火下降來焚毀自己所祭獻的牛牘(表示悅納),厄里亞列上18:27問了對方一個問題:「你們再高聲喊叫,因為他是神,或者他正在沉思冥想,或者它暫時隱退,或者正在外旅行,或者他正在睡覺,必須把他叫醒。」舊約時代的思想,認為多數神明一創世完成,便回到天廷,不再照顧其子民。巴耳神也如此,造畢人類便回到天堂,在那裡玩耍風雨和閃電,世間上的人便要每天向他們的神明祈求各方面的需要。

3.    以色列的天主卻很不同,祂是與人同在的(Emmanuel),121的中心思想是:「雅威以色列的護衛者」,這觀念也是以色列人的傳統思想。121:6-8詳述天主如何善待其子民,121:6談「太陽」,天主像一把太陽傘,可保護聖地免被灼傷;至於「月亮」,古中東的人相信月光會令人患病,尤其是眼疾和皮膚病。121:7說天主保護人「心靈平安」,而121:8說「出入平安。」

4.    答唱詠與其餘三篇讀經的關係,121:1說:「我舉我目向聖山瞻望」,彷彿指梅瑟,他正向着「聖山」禱告,向着天主的聖所求助。梅瑟是懷着信德而祈求的,因為121:2說他深信「我的救助來自上主」,知道天主會:「作你的護衛和保安。若蘇厄的戰役和弟茂德的戰役都等於生活中的「祈禱」,把自己轉化成為致送給上主的禮品。

5.     常年期25-31主日的主題是個整體,與「救恩」相關,因為接近禮儀年的完結:

 
主日
主  題
主  題
(a)
25
要注意與天主的關係
如何準備領受救恩
(b)
26
鼓勵人要留心與人的關係
(c)
27
人如何能得救
談救恩的觀念
(d)
28
永生重要過今生
(e)
29
提醒人要向天主祈禱

下期預告:
l  斐理伯書2013-10-16
l  常年期第30主日(丙年)讀經釋義(2013-10-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