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訓6的訊息是:人生要有一個正確的目標,而正確的目標包括「今生」和「來世」。訓7討論的主題與訓6相同,這主題更伸延到訓8-10,談的是「人的生命」。訓7是一首詩,也進入新的階段,訓7:1-7說:「1良好的聲譽勝於名貴的香液;死日勝於生日。2往居喪的家去,勝於往宴會的家去,因為喪事是人人的結局,活人應將此事放在心上。3悲哀勝於歡笑,因為愁容能使心靈舒暢。4智者的心是在居喪的家中,愚人的心是在歡笑的家中。5聽智者斥責,勝過聽愚人歌唱。6愚人的歡笑,就像斧底荊棘的爆炸聲,但這也是空虛。7實在,壓榨使智者昏愚,賄賂能敗壞人心。」這段聖經的訊息是:生命很現實,人人終會死去,無論一生活得開心、痛苦、唏噓、無奈,結果總是一樣 —「死亡」。訓7:1-7有另一訊息:「輕率和無聊的舉動(Frivolity)」,欠缺責任感,有些人事事推卸責任,訓7:1說這等人「死日勝於生日。」
2. 當我們記得人遲早會離世時,我們的工作態度也可能會改變,成與敗、喜與哀,也不會太執着。鑒於這點,對事物的優次會有不同,會較平衡而不會一面倒地「向錢看」,人會較注意「生命的意義」,訓7:8對我們也有關:「事情的結局(end)勝過事情的開端;居心寬容(patience),勝過存心傲慢(ambition)。」「結局(end)」當然指死亡,今天活着的人無論怎樣的身份或背景,一百年後全都去了世。訓7:9談金錢和憤怒:「你心裏不要輕易動怒,因為憤怒只停留在愚人胸中」,容易發怒的人其實很愚昧。訓7:10-12續說:「10你不要問:「為什麼昔日勝於今日?」因為這樣的詰問,不是出於智慧。11智慧與家產都好,對看見天日的人都有益,12因為受智慧的蔭庇與受金錢的蔭庇無異;但認識智慧的好處,是在於智慧賦與有智慧者生命。」訓7:11-12談的是,用金錢來保護財富,例如聘請保安員守衛銀庫,但訓7 強調,保護來自智慧。
3. 訓7:1-7指出人應做甚麼和應避免做甚麼,才明白何謂真的智慧:「智慧與家產都好,對看見天日的人都有益(Wisdom is as good as a legacy, profitable to those who
enjoy the light of the sun)」(訓7:11),換言之就是「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訓7:13-29談智者,訓7:13說:「你應觀察天主的作為:他所彎曲的,誰能使之正直?」意謂勿與天主的計劃為敵,即使在人生逆境中,要願意面對逆境,視之為天主此刻給人的旨意,背後必有其善意。就如人玩滾軸溜冰時,總不能向前直衝,必須左右擺動,才能逐步前進,「天主的作為」也如此,「他所彎曲的,誰能使之正直?」總之,天主的行徑不是人可以完全明白的,就如依55:8說:「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
4. 訓7:14-15說:「幸福之日,你應歡樂,不幸之日,你應思慮:幸與不幸,都是天主所為;其目的是為叫人不能察覺自己將來的事。15在我虛度的歲月內,我見了許多事:義人在正義中夭亡,惡人在邪惡中反而長壽。」最重要的句子是「叫人不能察覺自己將來的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面對痛苦時,天主是要人知道自己的有限。訓7:16說:「不要過於正義,也不要自作聰明,免得自趨滅亡。」「過於正義」指過於操縱,視己為標準,團體內有這樣思維的人,一旦離開了團體,便加以破壞!訓7:16教人要保留一些厚道,否則只會「自趨滅亡」。有些人努力發奮,成就驕人,但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而不能選擇的,例如雙親、族裔、生長時代、性別、樣貌或個子。
5. 訓7:17談反面:「不要作惡無度(wicked in excess),也不要糊塗太甚(Do not at
all be a fool),免得你死非其時(die before your
time)」「作惡無度(wicked in excess)」沒有暗示人可以犯小錯,而是要避免一切罪惡,才能避免「死非其時(die before your
time)」,因為即使人仍活着,如果他的心已被邪惡所佔據和操控,他已算是死了。今日的世界幾乎放棄了道德教育,以致著名學府培育出來的學子,竟全力去欺騙世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乃這些超級騙子造成的,經歷近十載仍未完全解決!訓7:18 頗有意義:「你的手最好把持這個,也不要放棄那個,因為敬畏天主的人,二者兼顧並重。」「把持這個,也不要放棄那個」指「痛苦與快樂」兩方面,是人生必遇到的,包括富有人家。面對這等逆境,要保持冷靜,也要懷「中庸之道」的心境,即訓7:13-24的主題。
6. 訓7:19-20續談智慧:「19智慧使智者的權勢,勝過本城十個有權勢的人。20世上沒有一個只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訓7:19的英語版較清楚:「Wisdom makes the wise stronger than a dozen governors in a city」,有的國家領導人也沒有智慧!訓7:.20說:「世上沒有一個只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人人都是罪人,包括聖人在內。有些人從「聖人(saint)」一詞剖折,當中有「sin(罪)」,也有「ain’t(不要)」,合起來就是「Say NO to sins(向罪惡說不)」,的確,即使是「聖人(saint)」都不停奮鬥去抗拒犯罪。所以,已故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鼓勵信友不要害怕成為聖人,當我們欣賞聖德蘭修女的芳表時,更重要的是要效法她去關注弱勢社群和不幸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