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9, 2016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受洗入教便必然得救嗎?)

日期:2016821

讀經一
66:18-21
讀經一是天主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來(耶路撒冷觀看我的榮耀
答唱詠
117:1-2
答唱詠除了附和外,也指出天主由於甚麼而救贖人:「衪的仁愛厚加於我們,上主的忠誠必要永遠常存」,答唱詠附和了天主的計劃,列國萬民」和「一切民族都應該讚美祂的仁愛和忠誠;
福 音
13:22-30
福音警告我們信友不能自以為是,即使登上了聖山,也不必然得到救恩,因為天國是「由窄門而入」的,但上主明白人的有限,祂會協助我們和鍛煉我們,使我們終能進入祂的國度
讀經二
12:5-7,
11-13
讀經二的訊息是:受洗後,我們很想度一個基督徒的生活,但萬一受到挫折,如失業、婚姻發生困難及被人誤會,便容易抱怨天主。天主會使用一些方法來鍛煉我們,也許會令我們受些苦,但我們要相信祂的行動是出於愛、公義與和平,是我們所能依賴的。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3 8 月。


Tuesday, August 16, 2016

訓道篇(Ecclesiastes、Qohelet)


1.    起初,1-2看來很悲觀,事事都感到「虛」,原來,秘訣在12:13:「你應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因為這是眾人的義務」,這正好教訓人如何善度一生,所遇的無論順流或逆流,肯定不會錯的是:「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那必然是英明的抉擇,秘訣在12:14,指出其原因來:「因為天主對一切行為,連最隱秘的,不論好壞,都要一一審判。」一談到時序,3:14的話尤其重要:「我知道:凡天主所行的事,永恆不變無一可增無一可減。天主這樣作,是為叫人敬畏他」強調天主的作為「永恆不變」,「永恆不變」也應用在12:13上:「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12是天主的命令,3:14說其目的是「為叫人敬畏他fear God」。為甚麼天主吩咐人「無一可增無一可減」呢?是要表明天主的無限,就如「雅威Yahweh」,真福雷永鳴神父在3:14完美的譯為「我是自有者」,表明天主乃是一切。

2.     3:15確認天主的永恆性:「現今所有的,早已有過;將來所有的,先前已有過;因為天主必追尋已往的事What is, has been already, what will be, is already; God seeks out anyone who is persecuted」,「天主必追尋已往的事」意指祂對受迫害者的照顧,叫人對祂懷着望德。3:16-17談「犯法」:「16我在太陽下還看見:正義之處有不義,公平之處有不平。17我心裏想天主必要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各種事情和行為,在天主那裏都有其定時。3:18-21舉出另一例子:「18我想,天主藉此是為使世人認清自己是誰,看清自己與走獸無異。19的確,世人的命運,同走獸的命運,都是一樣:前者怎樣死,後者也怎樣死;氣息都一樣,人並不優於走獸:因為都是虛無。20都同歸於一處;既都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21人的氣息是否向上高升,走獸的氣息是否下降地下,有誰知道?」表面看,人獸相同,那麼,人的價值在於甚麼呢?在於抉擇,人有權選擇,走獸卻很有限,甚至沒有選擇權。

3.     不過,就算人心懷不詭,也不能傷害天主的計劃,如果幸運的話,壞人終有一天能辨識過往做過的邪惡行為,從而能悔悟錯誤,改過前非。3:21看來頗恐佈,質疑人「是否向上高升」,又或走獸「是否下降地下3:22說:「因此,我看出:人最好還是享受自己勞苦之所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有誰能領他去看自己身後的事呢」「勞苦之所得」片語很美麗,英語更譯出其意義:「happiness in achievement」,現代大都會裡的人,多數都持一種「捱」的態度,「捱」到財富後能享受豪華的假期和奢侈的物質生活,其實,「勞苦」也可以是享受,真福雷永鳴神父費盡心思翻譯中文聖經數十載,既「勞苦」亦喜樂。3:22如何連接起12:13叫人「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呢?3:22教人要安於現今的工作,包括義務工作在內,到4-9,不斷指出工作的有限性,須要的只有12:13:「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不論任何工作都需要勤力、專注和毅力。注意3:22所說:「有誰能領他去看自己身後的事呢」並沒有談論天堂或地獄,這是因為訓道篇寫作的時代尚未有今天清晰的永生觀。

4.     4談「社會責任、人與人彼此間的互動(social interaction)」,包括「智慧」的基本觀念,例如參加紅白二事時的適當衣飾,最可惜的是,太多教友參與主日感恩聖祭時「衣衫不整」,拖鞋、小背心、熱褲肯定不宜,勿忘記正前往天主的宮殿,祂是造物主,也是天地的大主。4:1:「我又轉目注視在太陽下所行的一切暴行:看,受壓迫者眼淚汪流,卻無人安慰;壓迫人者手中只有權勢,卻無人加以援助。」所談的場合是一般人的工作間,竟然發生着「太陽下所行的一切暴行」,尤其在香港的受薪階層 -「有上班的時間,卻沒有下班的時間」,怪不得4:1描述之為「暴行」呢!4:1提醒我們要記得3:22的教訓:「勞苦之所得happiness in achievement」,「受壓迫者眼淚汪流,卻無人安慰」是一項指控,絕不應形容為「現實世界」所需。4:2-3更哀傷:「2於是我聲稱那已死去的人,比現今還活著的人更為有福。3那還沒有出世的人,比這兩等人更為有福,因為他還沒有見到太陽下所行的惡事」,社會發達,科技先進,大都會卻見到越來越多人因工作壓力而輕生,壓迫人者還以為天主視若無睹,簡直是自欺欺人。

5.     4:4的話是向所有自命不凡的人說的,他們「都是出於人彼此間的競爭」,「競爭」意謂「嫉妒」,常見於同輩中,包括同學間、朋友間、堂區內、兄弟間,人嫉妒時便放棄「仁愛」,有財富的人若誇耀自己的財富,又或博學的人知識欺人,都會造成嫉妒,有些人嫉妒別人,也出於自我的自卑,記得連原父母犯罪也嫉妒天主的全能,因而尋求與天主平起平坐地「知善知惡。」(3:5-64:4-5說:「4我也看出各種勞苦和一切工作的技巧,都是出於人彼此間的競爭(jealousy):這也是空虛,也是追風。5愚人交臂叉手,是自食己肉。」「交臂叉手」的行為是愚蠢的。

Wednesday, August 10, 2016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丙年)讀經釋義


(主題:背着十字架跟隨基督往天鄉)

日期:2016814

讀經一
38:4-6,
8-10
讀經一裡,大先知耶肋米亞因履行先知的職務而遭到嚴重迫害,幾乎造成喪命之險
福 音
12:49-53
福音裡,耶穌表明接受信德和活出「愛」的大誡命時,不但免不了外來的痛苦,甚至受到家人的誤會和責難;
讀經二
12:1-4
讀經二繼續叫人抗拒「魔鬼」,一如「眾多如雲的證人」堅持信德的芳表,基督必會使我們「抵抗到流血的地步」,我們應如12:2所說把「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
答唱詠
40:14,
2-4, 18
答唱詠的訊息在40:18:「我雖然卑微貧苦,我主卻對我眷顧;你是我的助佑,我的救援,我的天主,求你不要遲延」信友只要願意履行先知的職務,「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期間受到內外的苦痛,便應向天主祈禱說:「上主,求你速來助我」那時,「坐在天主寶座的右邊」的那位必恩賜天上的賞報:「將新歌置於我口,為讚美我們的天主

本主日讀經釋義的詳情:已載於本網誌 2013 8 月。


訓道篇(Ecclesiastes、Qohelet)


1.     面對人生經到的悲哀、辛苦和無奈,2:24便作出了結論:「人除了吃喝和享受自己勞作(achievements)之所得以外,別無更好的事。我也看透了:這是從天主手裏來的。」這結論鼓勵人要「活在當下」,不能停留在過往的哀傷或光輝中,甚或活在虛擬幻想的世界裡,因為這等思維只會使人疏忽了「這一刻」,「吃喝和享受」指現在。我們會問:是否鼓勵人只顧吃喝玩樂呢?耶穌不是一直教訓人:貧窮的人是有福的:6:20」嗎?的寫作時間(約公元前一百年)很接近新約時期,當時的人十分貧窮,「吃喝」並非指享受美酒佳餚,而是指「求生」,努力掙扎求存,當我們反省之後,發覺自己所擁有的,全都是天主的安排和恩賜,人的最大問題是不知足,只知道自己尚欠缺了甚麼物質,卻不曉看看自己背後堆積如山的物資了!

2.     2:24的話可與12:13一起探討:「你應敬畏天主,遵守他的誡命,因為這是眾人的義務。」現今,你所需要的也只為了維持你的生命,所謂「留得青山在」,這句話人人都曉說,卻不曉告訴自己去活出!有些年長的修道人們(包括可敬的陳日君樞機),長年歲月都不停地工作,縱使是些被視為低下的工作(如煮飯和清潔),也沒有想過會退休,因為退休後,他們所一直服務的對象便失掉了所需的服務了。每個人都應活在當下,2:24-25叫人要學習知足,要相信和接受天主的計劃。佛家思想強調各自修行,好能達至「涅槃」的境界,但這與基督宗教的信仰不同,我們有天主,也需要祂所派遣來的默西亞所拯救,明顯地與佛家的「自救」不同,我們的信仰教導我們去面對生命旅程上的逆境,也要學習欣賞別人的勤奮努力。每年的主日感恩祭的讀經裡,只有常年期第十八主日會誦讀訓道篇,差不多是禮儀年的中間,正是夏日炎炎之時,採用訓道篇作讀經能提升我們的靈修。

3.     雖說願意接受天主的計劃,不過,天主的計劃究竟是甚麼呢?訓道篇並沒有說明,只敘述了一般的原則,記載於3:1-8,標題是「事事有定時」:「1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2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除栽種的亦有時;3殺戮有時,治療有時,拆毀有時,建築有時;4哭有時,笑有時,哀悼有時,舞蹈有時;5拋石有時,堆石有時;擁抱有時,戒避擁抱亦有時;6尋找有時,遺失有時;保存有時,捨棄有時;7撕裂有時,縫綴有時;緘默有時,言談有時,8愛慕有時,憎恨有時;作戰有時,和睦有時。」這片段是中眾所周知著名的祈禱,表示一切事物的時序都有其上天的安排,只要人肯依據其時序,便能活得開心,不會有「虛」之感。

4.    3:1-8是否也談自然法呢?是的,「事事有定時」,八節的內容中出現了29次「有時」,日升日落四季不同的天氣、耕種收成,全都有其指定時間,人掌握不到的機會,可能根本並不屬於他的機會。當真的機會來臨時,我們便應掌握,特別「憐憫」別人時,該善用每個可以施憐憫的機會,不只是在思想上,而是在行動上實踐。還記得教宗訪問香港的首次和唯一的一次,是在1970124日聖教宗保祿六世訪港僅數小時,筆者錯過了參與該天教宗主禮的感恩祭,結果過了四十載,才有機會在梵蒂岡目睹卸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風采!春天應播種,錯過了,到夏天才播種是無法有收成的;少壯不努力,成年後才進修增值,會來得困難和可憐啊!

5.    3:1-8是聖經中給與「智慧」的定義 -「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溫習時打機、工作時懶散、彌撒時whatsapp,全都沒有智慧,人應接受天主的一切安排,包括3:13所說:「但人人有吃有喝,享受自己一切勞苦之所得,也是天主的恩賜」- 人能享受其努力的成果,也都是天主的恩賜,正好回應和糾正了2:10的想法:「凡我眼所希求的,我決不加以拒絕;凡我心所願享受的快樂,我決不加以阻止;因為我的心對我的一切勞苦工作,實在滿意;其實,這也是我由勞苦工作應得的報酬」要善度人生,便應依照天主所定的時序,問題在於人怎能知道甚至確定天主所定的時序呢?看回3:9-11:「9工作的人,從勞苦中得了什麼利益?10我觀察了天主交予人類所應從事的事務,得知:11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適時,並賜給人認識時事的經歷但人仍不能明瞭,天主自始至終所做的工作

6.   無可否認,誰全知曉一切的事呢?就算耶穌都曾在13:32說過:「至於那日子和那時刻,除了父以外,誰也不知道,連天上的天使和人子都不知道。」每個人所作出的抉擇,多少都要承擔風險,亦即3:11所說:「但人仍不能明瞭,天主自始至終所做的工作」,那即「信德的奧蹟」。究竟3:9-11想帶出甚麼訊息呢?訊息是:「把個人成就歸光榮於自己是不對的。」人所需要的不是成就有幾大,而是「應為而為」,的確,無人能保證今天的播種將來能否帶來豐收。3:11所說天主「賜給人認識時事的經歷All that he does is apt for its time」,這是因為沒有人能體驗自創世至末日的全部過程,期間太多未知素,因此,計劃太多也只會徒勞。

7.   3:12回應說:「於是我明瞭:人類的幸福,只有在此生歡樂享受」,最重要是3:13:「但人人有吃有喝,享受自己一切勞苦之所得也是天主的恩賜」我們的信仰強調「應常歡」,「有吃有喝」絕非罪惡,尤其是自己「勞苦之所得」,最重要是明認那「也是天主的恩賜」,要曉得感恩,也要愛人如己。不過,「有吃有喝」強調的是「生存所需」,而不是指奢華的生活。在這方面,相信無人會否認聖德蘭修女的表,她在垂死病人身上看見了基督,即使冒污穢和受傳染的危險,她仍自覺要去愛人,就如若一4:20所說:「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4:21亦說:「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