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斐3:18-19說:「18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19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十字架」=「受苦」,「十字架的敵人」=「反對受苦的人」,這是很多基督教教派的情況,尤其是「福音派」,慣性「報喜不報憂」,恐怕一談「十字架」便會嚇走信友。因此,很多基督教的見證會都是一切困難終能迎刃而解的,他們的口號是「在基督內沒有痛苦!」也不斷強調「在主內能見到祝福」/「傅油的祝福」/「決志的喜悅」。然而,這等主張與耶穌的教訓不符,祂在路14:27說:「不論誰,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又在谷8:34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耶穌清楚表明跟隨祂的條件是「背着自己的十字架。」
2. 「基督十字架的敵人」聚焦於「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肚腹(stomach)」指那些尋求一切美酒佳餚、甘旨肥濃和山珍海味的人。「以羞辱為光榮(glory in what they should think shameful)」泛指毫無廉恥的犯罪行為,例如乘人之危、辦公室內借刀殺人、貪贓枉法等。至於「只思念地上的事(their minds are set on
earthly things)」,主要是純物質的生活,天天都陶醉在珠寶和名牌、美容和豪宅等,對此,保祿也在哥3:1-2提醒信友:「1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2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3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了。」
3. 保祿這樣執著是他時代的需要,羅馬帝國仍十分強調希臘哲學,希臘人的以彼古羅派(Epicureans)不停地強調物質享受的重要性,這與耶穌的教訓背道而馳,祂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3)又在瑪19:23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富人難進天國。」同樣,今天有些宗教也鼓勵人注重物質享受,例如印度教。保祿清楚表明拒絕「十字架」的人「結局是喪亡」,因為物質主義者容易忘掉「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隨耶穌。救恩當然完全來自耶穌,而人「受苦」就是參與祂的聖苦難。我們每次進出聖堂都劃十字聖號,提醒我們已參與了祂的聖死,我們唸「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意謂透過參與基督的聖死,我們便能結合於天主聖三之內。由此可知,信友劃十字聖號是嚴肅的,必須懷着虔敬的心。為甚麼斐3:18-19對物質生活會那樣負面呢?斐3:20說因為「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宗徒提醒我們每人都應反思,我們現今所持的生活態度是否以「天上」為「家鄉」呢?
4. 斐4:1說:「為此,我所親愛的和所懷念的弟兄,我的喜樂和我的冠冕,我可愛的諸位!你們應這樣屹立在主內。」這話再一次展示信已寫完了,情況相似在斐3:1a時。斐3:1a時保祿尚有很多話要向斐理伯團體說,故加插了「附筆(postscript)」,成了斐3全章,現在要第二度再加「附筆(postscript)」,因為又有別的話要說,涉及的是兩個婦女,是斐理伯團體內兩位很熱心的婦女,但她們無法容納對方!這種情況似曾相識,因為幾乎每個堂區內都有這種情況,不只如此,一婦女不喜歡另一婦女、一婦女不喜歡某男教友、一男教友不喜歡另一男教友,處處都有,能虛耗團體重大的精力,甚至能拖垮整個團體!
5. 保祿在斐的首次「附筆(postscript)」表明信眾必須堅持信德,而第二次「附筆(postscript)」是針對人事的問題。團體內很多人都慣性吹毛求疵,樂見「小事化大」,例如聖誕節時,那棵聖誕樹應放在祭台左方或右方呢?各持己見會令堂區的秘書與修女各不相讓,造成紛爭!斐4:2-3說:「2我奉勸厄敖狄雅和欣提赫,要在主內有同樣的心情。3至於你,我忠誠的同伴,我也求你援助她們,因為她們曾伴隨我為福音而奮鬥,與克肋孟以及我的其他的同事一樣,他們的名字已寫在生命冊上了。」
6. 驟眼看,斐4:2-3所談的問題只涉及斐城團體內的兩個婦女:「厄敖狄雅(Euodia)和欣提赫(Syntyche)」,其實尚提及另一斐城信友,即斐4:3的「你」,是沒有名字的,但其實原文卻有,名為「Syzygus」,至於另一人「克肋孟(Clement)」,我們遲點在下面第8段才談。「厄敖狄雅」與「欣提赫」兩人不和,原因不明。名字的意思很重要,「厄敖狄雅」=「a good way」,即「行走善道的女人」;「欣提赫」=「good fortune」,即「行大運」,兩位婦女在教會內服務,其一想帶出一條「善道」來,另一想帶給團體「大運」,兩人的動機都很好,都有利團體的發展,但兩人一起服務時卻貌合神離,窒礙了整個團體的發展。
7. 兩位熱心婦女的問題也與上文相關,斐2-3均談論在教會團體內的服務,應像主耶穌地「自我空虛(kenosis)」(斐2:7),兩婦女應學習謙虛,卻適得其反,真令保祿憂心忡忡,唯有找人相助,斐4:3說他找了「你(Syzygus)」,「Sy」=「一起」,「zygus」=「軛」,「你(Syzygus)」=「一起拖着軛」,像「同事」,也像「夥伴」,所以保祿在斐4:3稱「Syzygus」為「我忠誠的同伴」,等於說:「這夥伴真是「我忠誠的同伴」。」勿誤以為保祿喜歡玩文字遊戲,而只是猶太人的文化,人的名字很重要,因為「名字」等於所指的整個人,例如:「若望」意即「上主的慈懷」,那麼,凡名為「若望」的人便應終生活出他名字的美德來,要像上主一樣地仁慈待人。既然「Syzygus」=「忠誠的同伴」,保祿便懇求他伸出援手協助舒緩甚至解決「厄敖狄雅」與「欣提赫」兩人的不和。
8. 古今中外,人際關係造成的問題極多,可能純男性或純女性的團體尤為嚴重。斐4:3有另一人名「克肋孟(Clement)」,這名字在拉丁文意即「憐憫(merciful)」,與不和的兩位婦女一起看,「厄敖狄雅」=「善道」、「欣提赫」=「大運」,合起來意義深長,每一個人都有一份使命,是那人的聖召,是天主給那人的計劃,他便應努力活出和履行那份使命。保祿在斐4:3說那兩不和婦女的「名字已寫在生命冊(Book of Life)上了」,表示她們將獲得救恩,「因為她們曾伴隨我為福音而奮鬥。」勿誤以為保祿要代天主去判斷誰能得救,而純粹是為了安慰斐城的教友,宗徒自知快將離世,故恐怕這情況會令斐城教友不安!
9. 「大運」+「善道」+「忠誠的同伴」+「憐憫」=「憐憫」人的天主願意祂的子女成為「忠誠的同伴」,一起背着十字架跟隨謙遜的耶穌走在「善道」上,只要人願意仿傚天主的慈懷,必能邁向天鄉的「大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