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雅各伯書 2:18-3:12


A     善工與信德的關係:雅2:18-23

1.    在信仰上,「相信」一詞是個動詞,不但指在思想上,重要的是「行為」,目的是要活出信德來,例如在堂區內的善會服務,既不是退休後才開始的活動,更非與現實生活無關,因為每年堂區的禮儀裡都需要人負責讀經、送聖體、輔彌撒、領唱聖詠等;除在聖堂內的服務,有些患病或年事已高的教友需要有人送聖體上門、家有喪事者極需別人的協助、獨居老人需要人關心等,都需要很多義工幫手和付出,苦主們都沒有時間等待其他教友待退休後加入服務的行列,而是在此時此刻,只要有「有心人」的投入,事情便能完成,而這就是如何活出真的「信德」來。

2.    有些教友表示,每當某地有天災(地震、水災、失收等),自己都會捐款賑災,所以堪當稱為「有心人」,對嗎?為基督徒來說,慷慨解囊不應是出於「個人的良知」,而是因為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是耶穌教訓我們要「愛」,而這樣的思維並非只顧表面而不重實質,須知不同的宗教或非宗教的志願團體都會提供慈善服務,包括辦學、醫療服務、照顧孤兒寡婦等,但為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來說,善舉乃由於我們「相信」主耶穌,這樣的出發點才正確。

3.    那麼,「善工」與「信德」有何互相的關係呢?「信德」的果實就是「善工」,「善工」也是「信德」的基礎,值得我們每人自我反省,缺乏「善工」,「信德」會無根亦沒有果實。所以,人越多「善工」,「信德」便越能成長,而越有「信德」的人,越願意投入「善工」內。
 

B     善工是信德不可或缺的:雅2:24-26

1.    2:24-26的話是馬丁路德最害怕的:「24你們看,人成義是由於行為,不僅是由於信德25接待使者,從別的路上將他們放走的辣哈布妓女,不也是同樣因行為而成義的嗎?26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誓反教強調「唯獨聖經(solar scriptura)」,但卻對2:24-26驚惶失措,因為嚴重地打擊了他們的信仰,誓反教不停地貶抑「善工」,即2:24所指的「行為」,但這節卻表明「人成義」需要「信德+行為」,兩者是聯合起來的。

2.    雅各伯2:25再舉例說明,「辣哈布」記載於2梅瑟在「摩阿布」死了(34:5),以民梅瑟的僕人若蘇厄帶領進入天主預許亞巴郎的福地,他先派兩名探子偵察巴力斯坦地的環境,「辣哈布」不是以色列人,而是當地人,她從來都沒有朝拜過雅威,但遇到雅威的人卻願意伸出援手,2:25說她「行為而成義」,這話為誓反教來說是個晴天霹靂,但卻是天主教信仰所強調的,救恩缺不了「善工」,其聖經根據乃2:24-26

3.    在「救恩」的課題上,誓反教強調未受過洗的人是不會有救恩的;天主教的教友多數會說:「一個拜神的人善度一生後,難道也會下地獄嗎?」天主教歷來相信:「主耶穌親自肯定,人為獲得救恩,聖洗是必要的。除了聖洗以外,教會不知道還有甚麼方法可確保人們能進入永恆的福樂。教會相信,天主把救恩與聖洗聖事緊密相連,但祂自己卻不受祂的聖事所朿縛。」(天主教教理 # 1257)上面已說了,信德」的果實就是「善工」,兩者均重要,所以2:26說:「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同樣信德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C     口舌的禍害(雅3:1-12

1.    3:1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作教師的人,不要太多,該知道我們作教師的,要受更嚴厲的審判」這話很重要,指很多人都好為人師,自視太高,因此慣性說話喋喋不休,但曉得為師者並不多,所以說起話來會令聽眾感到很沉悶和疲累。「教師」亦指「領袖」,多數人都自認充滿領導才能,結果卻令團體烏煙瘴氣,成員間繼而鈎心鬥角。所以,3:1說好為人師的人「要受更嚴厲的審判

2.    3:2與上一節相關:「實在,我們眾人都犯許多過失;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他便是個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傳道員、聖經老師、主日學導師、甚至善會神師,沒有人是完美的,不論他們的身份如何,包括聖職人員也如是,俗語說「聖人都有錯」,這是好為人師的另一極端,有些人明明博學多才,卻服務的心不足,便假稱自己管見所及!

3.    只有一人能「在言語上不犯過失」,3:3-4述之:「試看,我們把嚼環放在馬咀裡,就可叫牠們順服我們,調動牠們的全身。4又看,船隻雖然很大,又為大風所吹動,只用小小的舵,便會隨掌舵者的意思往前轉動。」原來,「不犯過失」者是指「」兒,成年的「」兒重約一千公斤,只要「把嚼環放在馬咀裡」,整頭馬便可完全受控。多少政經領袖失言而失掉了江山,故孔子在「論語」也教訓人:「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強調的是做事勤奮敏捷,說話謹慎

4.    舌頭」雖只佔身體很小的部份,但其影響一如「星星之火」,很多人的親友因一句說話而反目成仇,一句壞話可令同事失掉工作,可令聖職人員身敗名裂。所以,人要學習像3:4說控制其「舌頭」如「小小的舵(rudder」,因為後者足能把萬噸超級郵輪操控着。

5.    人的舌頭的確害多利少,3:5-8的話能不言而諭:「5同樣,舌頭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肢體,卻能誇大。看,小小的火,能燃著廣大的樹林!6舌頭也像是火。舌頭,這不義的世界,安置在我們的肢體中,玷污全身,由地獄取出火來,燃燒生命的輪子。7各類的走獸、飛禽、爬蟲、水族,都可以馴服,且已被人類馴服了;8至於舌頭,卻沒有人能夠馴服,且是個不止息的惡物,滿含致死的毒汁(full of deadly poison」原來,沖擊教會的問題除了2:1-4所述的階級觀念外,是出自口中的是非,「舌頭」在3:8被形容為「不止息的惡物,滿含致死的毒汁(full of deadly poison

6.    舌頭」是一個矛盾的東西,看看3:12的話:「無花果樹豈能結橄欖,或者葡萄樹豈能結無花果?」在感恩祭時,「舌頭」可以頌揚上主,但離開聖堂後,「舌頭」又可以變成詛咒別人的強大武器,在食館或商場內,在家裡甚至在竹戰時,的確造成很大的傷害。有些教友一邊參與彌撒,一邊批判主祭的道理講得不好、批判有教友沒有關掉手機等,3:9便質問為甚麼:「我們用它讚頌上主和父,也用它詛咒那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無花果樹」應結無花果,如果「舌頭」用作讚美上主,便不應「詛咒那照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人」,對此我們雖然經常信口開河,也許從今天起,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舌頭」,學習「慎於言」。

l  常年期第27主日(乙年)讀經釋義(2012-9-30
l  雅各伯書2012-10-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