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6, 2014

民長紀(Judges)17-21


1.     讀者請繼續閱讀17-21三松之後,以色列再沒有民長了,孤獨一生的三松彷彿就是以色列的縮影,這個民族既自私亦自我。其實,現今的世界也不相伯仲,崇尚「個人主義」,說真了就是「自我主義(egoism)」,事事唯利是圖和唯我獨尊,又以科學和品牌為神,批判一切宗教信仰,間接是要神化自己!最近探訪一教友家庭,家中一對孖生兄弟雖僅兩歲,兄弟二人卻願意彼此分享食物和玩具,原來是慈母自幼的教導,可見有教養的家庭絕不讓兒女變成「小王子」和「小公主」,實在,群居的社會本來就應如此。

2.     讓我們看看最後一位民長之後的境況,17:1-3說:「1厄弗辣因山地有一個人,名叫米加23他對自己的母親說:「有人拿去你那一千一百銀錢,對這事你曾起過誓,我也親自聽見你說:我要親手把這項銀錢奉獻給上主,為我兒做一尊神像。看,銀錢在這裡,是我拿了;如今還給你!」他的母親就說:「願我兒蒙上主祝福!」於是米加就把一千一百銀錢還給他的母親。」原來有人想為去世的兒子「做一尊神像」,便拿了「一千一百銀錢」去祈求上主。

3.     上述的情況,今天仍會出現嗎?有個教友身故後,非教友的家人便找神父辦理殯葬事宜,且要求下葬天主教墳場。為亡者守夜祈禱當晚,主禮神父等候多時,亡者家人仍說要稍候,過了二十分鐘才發現,原來非教友家人要先為亡者進行破地獄望鄉亭過金銀道教儀式,這樣做等於為亡者「做一尊神像

4.     米加」造了一個偶像後,17:7-13記載說:「7當時有一個少年,他是個肋未人,從猶大白冷,即從猶大支派來到那裡作客。8這人離開猶大白冷,想找一個可寄居的地方;當他旅行的時候,來到厄弗辣因山地,米加的家旁,9米加問他說:「你從那裡來?」他回答說:「我是個肋未人,由猶大白冷來,想找一個可寄居的地方。」10米加就對他說:「你住在我這裡罷!作我的師傅和司祭,我每年給你十塊銀錢,還照管你的吃穿。」米加挽留那肋未11他遂同意住在米加那裡,他看待這少年好似自己的兒子。12米加又委任了這肋未人,這人遂作了他的司祭,住在米加家中。13於是米加說:「如今我知道上主必施恩予我,因為有位肋未人作了我的司祭。

5.     從一連串的安排可見,「米加」的母親在17:4先為兒子「製造一尊神」,到17:10雇用了「肋未」作「師傅和司祭」,然後在17:13作結論說:「如今我知道上主必施恩予我,因為有位肋未人作了我的司祭」這樣的人以為能透過操縱「師傅和司祭」而操縱全能的天主,真的是痴人說夢!其實,那「肋未」也很有問題,他的職務應作上主的司祭,卻選擇作「做一尊神像」的「師傅和司祭」,有些聖職人員也會把共產黨視為「一尊神像」,願意為其作「師傅和司祭以色列當時正是這樣腐敗,原因乃17:6所說:「當時在以色列沒有君王,各人任意行事。」他們拒絕天主作他們的君王,到了撒烏耳時代,以民堅持天主讓他們「立一位君王治理我們。」(撒上8:6

6.     18:1-13的標題是「人偵探新」,「」乃三松所屬的支派,這支派因為「直到那一天在以色列支派中,支派尚未得到基」,便有意奪取別人的土地,即耶穌時代的以色列東北的貝特賽達Bethsaida)地方。這樣的思維既貪婪亦不公義,就如今天一些所謂第一世界的強國,經常找藉口去掠奪別人的天然資源或固有土地,然後抹黑別國的名聲,反指別人威脅鄰國和平,只要翻查歷史便知那些國家發動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不言而喻了。如果只說因為自己沒有,便有權奪去別人的東西,那麼,任何單身人士都有權奪去別人的配偶了,窮人也有權清算富裕人士了,這樣,世界也會大亂。三松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想不到他的個人狹隘竟然擴散到整個支派,看看18:18的一群無賴如何邪惡:「那些人進入米加家裏,拿那尊神像、『厄弗得』和『忒辣芬』」,意謂進入別人房舍,強行搶去別人的神像!

7.     19:1再說「以色列尚沒有君王」,意即無法無天,社會大亂。19就是一個社會大亂的個案,簡而述之,一「肋未」從「岳父」家裡把因爭執而回了娘家的妾侍帶回家,途中借宿「老人」家中,外面一班無賴要求發洩性慾,「肋未」竟主動把妾侍交出任人蹂躪,「直到早」(19:25)!事後,「肋未」把她帶返家中,「拿起刀來,握住自己的妾,把她的肢體切成十二塊,送到以色列」(19:29)究竟「肋未」那樣喪心病狂所為原因何在?是因為覺得妾侍受辱令他丟臉,尤其自己身為司祭支派一員。那麼,「肋未」在19:29把她的肢體切成十二塊,送到以色列」這做法為了甚麼?為激起民憤去報仇,亦即20的內容,問題在於為甚麼要利用甚至殺害受害的妾侍呢?

8.     於是,20變成了一場內戰,彼此嚴重分裂,本雅明支派幾乎因而滅絕,後來發覺事態極嚴重時,在21:12進行補救:「他們在基肋阿得雅貝士居民之中,尋得了四百個未曾認識過男子,也未曾與男子同過房的少年處女,就把她們帶到客納罕史羅營裏」這情況近代常見,人類為了私利而濫殺物種,對於因而造成的瀕臨滅種的生物又大力保育,原來,幾千年前的以色列人已如此邪惡!問題在於「把她們帶到客納罕史羅營裏」,「客納罕」是外邦民族,有意補救瀕臨滅絕的本雅明,卻安排他們與外邦人通婚,彷彿又重蹈三松喜歡追求外邦少女的覆轍,後果可想而知。

9.     以色列進入了福地僅二百年左右,卻早已選擇了離棄上主,就如今天的政客和科學家一樣,視己為神。當人放棄了信德,社會必然大亂,道德淪亡,家庭制度崩潰。試想,結果誰成了受害者?民長紀這樣作結:「那時,在以色列沒有君王,各人任意行事。」(21:25)這卷聖經給我們甚麼教訓呢?基德紅對自己毫無信心,三松堅持度放縱的生活,依弗大說話不謹慎,三民長彷彿刻劃出我們每一個人的毛病來,在信德上很薄弱,又喜歡與天主討價還價,多少青少年終日沉迷於電子網絡世界,與家人關係很差,是現代版的三松。我們都受了洗成為基督徒,只要遵守天主的話,開放自己與祂合作,便能成為社會上真正的領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