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5, 2012

常年期第三主日(乙年)讀經釋義


(主題:信從福音,盡門徒職


讀經一:
3:1-10
答唱詠:
25:4-5, 6-7, 8-9
讀經二:
格前7:29-31
福 音:
1:14-20


A     讀經一:3:1-10

1.     讀經一裏,3:1說「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意即之前已向過他說話,就是的開始,上主在1:1派遣約納往東面的巴比倫伊拉克)的首都尼尼微,去勸諭當地的人立即悔改,但他認為雅威只是猶太人的神,不應該連外邦人也眷顧,為了表示他不認同,便往相反方向的西面塔爾史士西班牙)逃跑(1:3),結果連累了所乘的商船面對海上的大風大浪,1:4説:「那隻船眼看就要被擊破。」後來,約納唯有坦言承認逃避天主的派遣。於是他被「拋在海裡」(1:15),「海遂平靜。約納在海裡,2:1說「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納約納在魚腹裡,三天三夜。」到2:11:「上主命令那魚,那魚便將約納吐在陸地上。

2.     進入讀經一的內容,約納無奈地「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心中盼望尼尼微的人拒絕天主要求他們悔改的訊息,3:3尼尼微是「一座大城」,考古學家發現只有5 km x 2.5 km的面積,理應「需要三天的行程」,先知只「行了一天的路程」,便宣佈:「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可見他是多麼不願意對方曉得悔改,就是要雅威僅屬猶太人所有。「四十」使人想起洪水滅世(7:12),又與出谷時流浪四十載相關(14:33),因此,「四十」象徵「審判」,人想避受審判,便應皈依。

3.     尼尼微人果然受到感動而改邪歸正3:5說他們「立即宣佈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不但普羅百姓們,3:6說連君王也「離開自己的寶座,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不但全國上下,3:8說連「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可見上下一心「信仰了天主」,不再朝拜他們的神米羅達Marduk),使人想起15:6的話:「亞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約納的思維類似今天一些熱心老教友的觀念,也許在堂區服務了多年,現在出現了一批新領洗的新力軍,積極地推動堂區的發展,舊人的影響力逐漸式微,感到很失落!

4.     讀經一彷彿道出了皈依三步曲:認罪 + 改過 + 明辨。外在的標記就是「認罪」,可從如3:5的「禁食」和3:6的「坐在灰土中」的行動展現;跟着是態度上的改變,3:8說:「改人要懇切呼求天主,更要轉離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最後是要明認上主的權威,祂有權接納人的悔悟,也有權拒絕。譬如:人失了業、或考試失敗、又或患了重病,如果誠心禱告而仍未得逞,或似乎沒有得到天主的回應,很多人會失去信德。人會咀咒天主坐視不理,其實未必如此,如果天主選擇不伸出援手,也許難於理解,但人仍應尊重祂的權威。

5.     本主日的福音也呼籲人去「悔改信從福音」(1:15),與讀經一者相同,所不同的是呼籲者的問題,約納先知勉為其難地叫尼尼微人改過,但洗者若翰則相反,他盼望人人都皈依。


B     答唱詠:詠25:6, 4-9

1.     25的標題是「困苦中的祈禱」,重點是25:5:「引我進入真理之路」,這似乎才是正確的主題。答句是25:4:「上主,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25的結構如下:


內  容
(a)
1-3
作者表白對天主依恃之心;
(b)
4-7
作者的祈禱;
(c)
8-15
信賴上主的依據;
(d)
16-21
求主寬恕;
(e)
22
禮儀的結論。

2.     25:7也很重要:「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紀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25:4-7是作者向上主的禱告,也可作為尼尼微人懺悔錄,他們基於25:8的「上主仁慈又正直」和25:10說祂的「慈愛和忠誠」,罪人就是「迷途者」,得到上主的帶領而「歸回正路。

3.     悔改是內心的皈依,但單是痛定思痛並未足夠,也需要行動的配合,25:10說要「持守上主的盟約和誡命」,且要持之以恆,使成為生活。可惜,答唱詠並未包括25:10,否則會更完整。事實上,福音中的1:15也要求「你們悔改」(內心)+信從福音」(行動),才算完成。


C     讀經二:格前7:29-31

1.     格前7全章均談婚姻和家庭信仰生活,讀經二的上文中,格前7:2說「男人當各有自己的妻子」,而「女人(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男人要有妻子,主要目的是避免「淫亂」,勿沉迷於女色。7:3說夫婦間「該盡他應盡的義務」,即正常的性生活,以免被外面荒淫無恥的歪風渲染。這與讀經二相關,格前7:29指出:「時限是短促的」,因為基督再來是指日可待的,因為7:31表明:「這世界的局面正在逝去。」讀經二前後都談「救恩」,是聖經結構上的「inclusion」,反而中間的內容較次要,7:29說:「今後有妻子的,要像沒有一樣。

2.     格前7:29的話當然不是指丈夫可免除其家庭責任,這段聖經其實是談「優次」的問題,「婚姻生活」與「基督再來」相比,可謂相形見拙,不可企及。中間部份也有7:30:「哭泣的,要像不哭泣的;歡樂的,要像不歡樂的;購買的,要像一無所得的」;至於7:31a說:「享用這世界的,要像不享用的」,談的是物質生活,提醒我們不應過度迷戀。讀經二的下文作出解釋,7:32說是要「悅樂主」,我們等待基督再來期間,要專心致志,避免被俗世生活所淹沒。

3.     不過,結了婚的人會質疑:「莫非要人終止婚姻嗎?」非也,單看讀經二的僅有三節中,五度說「要像」,指的只是在觀念上的問題。反省:自二千年前的保祿時代起,很多人都以為末日短期將至,今過了千百年仍未見來到,於是有些人認為根本沒有基督再來一回事,但這樣的想法相當危險,會令人疏於準備,正如耶穌24:44說:「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D     福  音:1:14-20

1.     本主日福音的上文,是1:13耶穌剛「受撒殫的試探」後發生的,耶穌來到以色列北方的「加里肋亞」,然後在1:15宣講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這是上主選定的時空,猶太人相信當團體和個人都願意悔改時,正是默西亞來臨之時,所以我們也應「信從福音

2.     耶穌呼籲人「悔改信從福音」後,便立即召叫首批門徒,兩者有何關係呢?讀經一是約納先知勸諭尼尼微人悔改,好能獲得25:7所說天主的「仁慈和良善」和25:10說的「慈愛和忠誠」。勿誤以為耶穌只召叫貧窮的人士作門徒,1:19載伯德和兩兒子既有「(魚)網」,亦有「傭工」,可見這些富有人家被召時,為他們是一份挑戰。

3.     四位門徒被召叫時,1:181:20不約而同都說被召叫者「立刻」跟隨了耶穌。相比今天不少的信友們,只願意很有限度地付出,或許待退休後,或許待一切經濟都能應付後,或許待子女成家立室後,甚至暫且不提等等!宗徒們的積極回應乃在於明白被召叫的價值觀,他們明白宣揚「福音」的重要,便「悔改信從福音」。看看「雅各伯若望」的父親「載伯德」,「載伯德」意即「天主的恩賜」,當他獲得了天主的恩賜後,便慷慨就義,將兩子獻給教會,「雅各伯」也終於成了第一位殉道的宗徒(12:1-2)。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裡,象徵外邦人的尼尼微人悔悟了,他們接受了福傳。答唱詠的25:7似乎放進了尼尼微人的口中祈禱說:「我青春的罪愆和過犯,求你不要追念;上主,求你紀念我,照你的仁慈和良善。」跟着的25:825:10均表達出天主對人的慈愛,祂寬恕所有罪人。讀經二裡,保祿勸人要專注基督的再來,不可被世俗物質生活所纏擾。福音指出:「悔改」後便應「信從福音」,把信仰化為福傳行動,亦即作為基督的門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