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先參閱谷3。迦拉達書是最早提及聖母瑪利亞的聖經書卷,其次便是馬爾谷福音,約寫於公元65年,谷3:20-21記載說:「20耶穌到了家,群眾又聚集了來,以致他們連飯都不能吃。21他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瘋了!」」」耶穌的「家」不是指祂長大的「納匝肋(Nazareth)」,而是指祂公開傳教的「葛法翁(Capernaum)」,兩地相距數十公里。古代的資訊有限,但「他的人」仍能得悉祂為了福傳「連飯都不能吃」,說「他瘋了」是全無惡意的,純粹表達出「他的人」因擔心祂的健康而表達憂心之情。
2. 事態的發展要到谷3:31-35:「31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們來了,站在外邊,派人到他跟前去叫他。32那時,群眾正圍著他坐著,有人給他說:「看,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在外邊找你。」33耶穌回答他們說:「誰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34遂環視他周圍坐著的人說:「看,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35因為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一般壽數只是四五十而矣,社會裡是沒有診所或醫院等的保健中心的,醫療相當落後,不能以今天的情況相比。「耶穌的母親」已年屆四十五歲左右,屬風燭殘年的長者一族,陪伴「耶穌的母親」長途跋涉前往探望耶穌的有祂的「兄弟們」,他們當然不是瑪利亞所生的,天主教根據希伯來文化來闡釋,任何遠親的同輩都會稱為「兄弟」,甚至同鄉的同輩也如此稱呼,在聖經尤其在舊約裡處處皆見,也只有基督教的牧師看不出這簡單道理,他們尋求信賴耶穌,但每天都要侮辱祂的母親,還以為耶穌不會介意!
3. 談到耶穌的「兄弟們」,聖經裡有否談及耶穌有甚麼親戚嗎?谷6:3說祂的「兄弟們」有「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也有姊妹,但沒有提及名字;還有「依撒伯爾」,是耶穌的姨媽,她的丈夫是「匝加利亞」。谷3:21說「他的人」所擔心的是耶穌的健康,甚至年事已高的母親行走了五六小時的山路前往探望。谷3:32說「那時,群眾正圍著他」,勿以為「群眾」來是為聆聽天主的聖道,他們來只為了尋求耶穌治療疾病,關心的只是自己。真值得活在今天的人反思,「有錢大晒」的錯誤觀念瀰漫整個世界,在食館裡稍一不滿便破口大罵,年幼的對年長的半點尊重都沒有;在公共交通上只顧沉迷打機,遇到有需要的人也不會讓座!
4. 谷3:31說身為「他的人」也只能「站在外邊」,無法接觸到耶穌,要依靠「正圍著他」的「群眾」傳話。學者認為,這樣的現象表示耶穌與其家人分裂了,造成這惡果乃由於群眾阻礙家人接觸耶穌,以致家人之間沒有溝通,無法對話,需要靠「正圍著他」的「群眾」助其一臂之力。事件令人反省:我和家人間有沒有對話呢?抑或,要靠WhatsApp協助嗎?
5. 谷3:31-35彷彿在談「兩個家庭」,谷3:31所談「耶穌的母親和他的兄弟們」屬於「血緣」上的關係,谷3:35是新的家庭,他們「奉行天主的旨意」,耶穌說他們乃「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切勿誤以為耶穌有了基於信仰的新家庭,便棄舊迎新,因為眾所周知,聖母瑪利亞是最能「奉行天主的旨意」的人,她是最完美的基督徒,而我們信友能互稱「兄弟、姊妹」就是基於相同的信仰。
6. 馬爾谷福音這裡所載關於瑪利亞的故事主要是作出「教會」一詞的定義,就是谷3:35所說「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四卷福音均見到瑪利亞是耶穌最完美的門徒,作為最能「奉行天主的旨意」的她也曉得關心別人,亦即谷3:21所述「他的人聽說了,便出來要抓住他」,是充滿人情味的,兩節均息息相關。
7. 馬爾谷福音也有別處與瑪利亞相關,谷15:40說:「還有些婦女從遠處觀望,其中有瑪利亞瑪達肋納,次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及撒羅默。」學者們認為,「次雅各伯和若瑟的母親瑪利亞」就是聖母瑪利亞,「次雅各伯和若瑟」是耶穌的表兄弟。對此,東正教和猶太教則認為是若瑟以前的亡妻所生的子女,若瑟需要出外謀生,需要再迎娶妻子來照顧前妻所生而仍年幼的子女,是合情合理的。
8. 耶穌在谷3:35重申了何謂祂的「兄弟、姊妹和母親」,就是「誰奉行天主的旨意」的人,這裡的定義與迦4:4的話並不相同:「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迦4:4指的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迦和谷都稱聖母瑪利亞為「天主子」的母親,耶穌基督就是「天主子」,祂帶給世人救恩,瑪利亞堪稱為「天主的母親」,在血緣上當然由於聖言降生成人是透過她,但更重要的,是由於她「奉行天主的旨意」,因為她曉得關心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