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 2014

復活期第四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跟隨善牧,活出正義

 
讀經一
2:14, 36-41
答唱詠
23:1, 1-3, 3-4, 5-6
讀經二
伯前2:20-25
福 音
10:1-10

 
A     讀經一:宗2:14, 36-41

1.     聖神降臨後,2:14-36伯多祿向「猶太人和所有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的講道,內容聚焦於耶穌的逾越奧蹟 聖死 + 埋葬 + 復活 + 升天 + 聖神降臨,岳厄爾先知所談的默西亞訧是耶穌基督2:36便是結語:「天主已把你們所釘死的這位耶穌,立為主,立為默西亞了。

2.     群眾在2:37的反應很正面:「他們一聽見這些話,就心中刺痛」,他們幡然悔悟而請教伯多祿:「我們該作什麼?」宗徒之長沒有要求血債血償,反而帶領他們進入自己的內心:「你們悔改罷!最重要是「要以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藉此而獲赦殺神的罪,且得到祂所賜給的生命。反觀現代的社會領袖們永不認錯,尤其是政客,即使明顯地犯了錯,卻施計去轉移視線及拖延問責,甚至恃勢欺壓良知的聲音!

3.     群眾除了受洗外,伯多祿也叫他們「領受聖神的恩惠」,包括:智慧的言語、知識、信心、治病、行奇蹟、說先知話、辨別神恩、說各種語言、解釋語言、宗徒、教師、救助人、治理人、服務、勸勉、傳揚福音(格前12:8-10, 12:27-3012:6-84:11)。要得到這些恩寵,2:39說要回應「上主天主所召叫」,指的是2:21伯多祿所引述3:5所指「凡呼號上主名字的人。

4.     對於伯多祿2:40的勸導,叫他們「脫離這邪惡的世代」,群眾即時作出回應,立時便有三千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受洗」受洗後,2:42說新的教友便「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

 
B     答唱詠:詠23:1-3, 3-4, 5, 6

1.   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聖詠,23:1的「牧者」一詞,給人的感覺是貧窮渺小的,而且又是不潔的。不過,這樣的想法十分矛盾,舊約的君王亦稱「牧者」,身份尊貴,為甚麼一到新約,立即被視為身份低微的呢?

2.   人有了上主作為「牧者」,23:1說便「一無所缺」,指的不是在物質上,而是在心靈上,聖詠的作者可能面對某些困難,卻很信賴上主的保護。古時的羊群為牧者來說是他們的財富,故把羊群視為寶貴的,23:1要強調的是:「我在雅威眼中很寶貴的。」聖地的羊群不像澳紐的羊群,前者一定會走在牧者後面,這正是23:2-3所描述的:「祂使我臥在青綠的草場,又領我走進幽靜的水旁,還使我的心靈得到舒暢。祂為了自己名號的原由,領我踏上了正義的坦途。

3.   23:1-3是作者向別人講述上主的作為,23:4-5是他直接與天主對話,23:5的「筳席」指最後晚餐,是逾越之夜,是耶穌建立聖體聖事之夜。「在我的頭上傅油」意味聖洗聖事,有鑒於此,教會習慣在施行聖洗聖事和初領聖體的感恩祭時,會使用23作為答唱詠。

4.   23:6的氣氛改變了,作者的話是向自己說的:「在我一生歲月裏,幸福與慈愛常隨不離;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裏,直至悠遠的時日。」他感到自己很幸福,因為能「住在上主的殿裏」,意即新約時代的教會。23包括的範圍很廣,可算是屬團體性的。教會特別喜歡這篇聖詠,因為它涵蓋了整個信友生活,天主不但是我們的牧者,且願意多方面地與人相遇,包括了整個信仰團體。我們的「牧者」是耶穌基督,我們透過洗禮、堅振和聖體聖事,團體得到共融,上主不但是「」的牧者,也是「我們」的牧者,是「團體」的牧者。

 
C     讀經二:伯前2:20-25

1.     伯前2:18說:「你們做家僕的,要以完全敬畏的心服從主人,不但對良善和溫柔的,就是對殘暴的,也該如此。」先談「家僕slaves」一詞的位置,在其它新約書卷,這名詞往往只放在各人的後面(3:18-4:1, 5:22-6:9弟前2:8-6:22:1-10),但在伯前2:18卻放在最先,目的是要把他們所受的苦與基督的苦難連接起來。這話並非叫人面對無良雇主而強忍,這話是要強調「痛苦的價值」,當人無辜而受苦,這原是天主的恩賜,是獲得天主召選的證據(伯前2:19-21, 3:9)。伯前2:20時,伯多祿教人「行善而受苦」乃天主的旨意,伯前2:21正顯示這概念:「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了苦,給你們留下了榜樣,叫你們追隨他的足跡」,耶穌自己現身說法,好能成為實踐信德的榜樣

2.     我們與基督共苦是有救贖價值的,能帶領我們進入永生,所以耶穌說:「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5:10)「少年得志」往往是成長的障礙,因為不曉得珍惜;相反,「愛」往往在「苦」中更能彰顯,多少父母拒絕放棄先天嚴重缺陷的子女,他們所付出的愛完全是無私的,就如無罪的基督卻為我們罪人犧牲了性命。

3.     伯前2:18的「家僕」意指「工人」,有責任服從上司。伯前2:18-24說作為信友的我們,天主是我們的主,但我們活在世上而不屬於這世界(15:19),卻仍要承擔社會的責任。不公平令很多人受到切膚之痛,但這未必全無意義,因為這既有救贖價值,也是現實生活上的現象。佛家強調要脫苦海,「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成敗榮辱、福禍得失,令人耿耿於懷、揮之不去。為基督徒來說,痛苦不等於「無奈」,它令人成長,長出生命,長出永生。

4.    讀經二如何與讀經一和答唱詠串聯起來呢?伯多祿的聽眾明認了耶穌為主,伯前2:25a說像「迷途的亡羊,如今卻被領回」,這主題與答唱詠和福音是相同的,耶穌乃我們的善牧,在伯前2:25靈牧」指牧羊人,「監督」指主教。悔悟和受了洗的人,便加入了教會的羊棧內。
 

D     福  音:10:1-10

1.     9時,耶穌治癒了一個瞎子,法利塞人卻惱羞成怒,針對耶穌在安息日治病(9:14)。到9:39時,耶穌說:我是為了判別,才到這世界上來,叫那些看不見的,看得見;叫那些看得見的,反而成為瞎子」瞎子看見了,但法利塞人卻是「那些看得見的,反而成為瞎子」本主日的福音便用比喻來闡述「看不見的」成了「看得見」,以及自以為「看得見的,反而成為瞎子

2.     羊是放入羊棧的,因為耶穌時代的巴力斯坦地是有獅子和豺狼的,專門在夜間出來獵食。每天早上,每個牧羊人都會呼叫自己的羊,帶牠們出外吃草,羊會認得牧羊人的聲音。猶太人的領袖明白耶穌的話是針對他們而說的,故「拿起石頭來,要砸死他。耶穌是「羊的門」,10:2說:「由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但猶太人的領袖們其實是10:8所說的「賊和強盜」,真正的領袖其實是耶穌10:5說羊群會「跟隨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

3.     11:43記載了第一隻羊:「拉匝祿!出來罷!」,第二隻羊則在20:16瑪利亞瑪達肋納:「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10:5說:「羊決不跟隨陌生人,反而逃避他」,意指那些法利塞人,縱然他們「在我以先來的。」福音的焦點是10:9:「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指「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可以進,可以出」指伯前2:16所述的「自由」,自由的羊可「找到草場。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伯多祿在聖神降臨後闡釋了先知的預言,指出耶穌默西亞,他叫群眾們悔改和接受洗禮。答唱詠指出耶穌乃我們真正的「牧者」,我們必須跟從祂。讀經二說受洗後仍會面對很多困難,包括被欺壓和被歧視,但宗徒之長勸諭信友們要以善工來改變世界。福音強調耶穌才是永生之門,別的門都是假的,例如財富和名利等。
 
下期預告:
l  民長紀2014-5-7
l  復活期第五主日(甲年)讀經釋義(2014-5-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