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6, 2014

復活期第六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愛的犧牲

 
讀經一
8:5-8, 14-17
答唱詠
66:1-3, 4-5, 6-7, 16, 20
讀經二
伯前3:15-18
福 音
14:15-21

 
A     讀經一:宗8:5-8, 14-17

1.     宗徒們在6:3所「檢定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中,包括了斐理伯,負責「在日常的供應品上」協助「希臘化的猶太人。斐理伯本人和他的四個女兒都是先知(21:9),讀經一的內容發生於五旬節後(2:1-4),但我們慶祝聖神降臨節是兩星期後的事,教會為甚麼在本主日選讀了這篇讀經作為讀經一呢?是要鼓勵信友好好地準備五旬節,教會是以靈修的角度作出發點的。

2.     上主日的讀經一是6:1-7,宗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6:2-4說他們要全力傳揚「天主的聖言」和「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因此議決增加人手來負責其它的服務,不過,當聖神一到,宗徒們的安排似乎變得錯落不齊!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就如一些有心的神父有意培育些傳道員,結果被培育的信友選擇參加聖母軍、送聖體員或歌詠團,但即使如此,誰說這樣的結果就是失敗的呢?其實,有些父母有心裁培子女學醫;有些中年夫婦想另購一所房子來收租防老;有些人士認為「不到黃山憾一生」,故登上黃山成了退休後的大計,結果經常是「有心栽花花不長,無心插柳柳成蔭。

3.     宗徒們由於太繁忙而另覓人手協助「操管飲食」,但結果斐理伯負起了福傳的服務,亦即宗徒們所想專注的範圍!如果宗徒們早知斯德望斐理伯終於成了福傳者,宗徒們還會羅致他們幫手嗎?斐理伯自己不是宗徒,但他的福傳十分成功,8:12說「男女就都受了洗。」這事件反映甚麼呢?雖然我們受洗時已承諾履行「司祭、君王和先知」的職務,但很多教友都認為福傳的責任是屬神父和修女的,而不少的聖職人員在言在行上都表現認同!在積極的角度看,一個熱心的教友或聖職人員,如果教區或堂區發現他在某靈性範圍上具有特別的才幹(如聖經、靈修、教義、禮儀上等等),應盡量取其所長來服務教會和眾信友,必能事半功倍。

4.     對於斐理伯改變了他原本的職務,宗徒們的反應如何?他們立即在8:14打發伯多祿若望撒瑪黎雅去,而不是下令斐理伯回到耶路撒冷「問罪」,勿忘記這兩位宗徒是教會的中流砥柱,可見教會對這事件的重視。兩宗徒前往斐理伯所在的地方,並不是要調查違規行為,8:15說:「他們二人(伯多祿若望)一到,就為他們(新教友)祈禱,使他們領受聖神」,到8:17落實「給他們覆手他們就領受了聖神耶穌只離了世不久,但被迫害的教會已這樣的成熟,真令人讚嘆不已。反觀二千年後的今天,多少堂區的「權貴」力排異己,又打壓拒絕受他們操縱的善會,甚至加以抹黑!

5.    宗徒圈子從那裡得來這器宇軒昂的大智慧呢?這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靈修,6:4說他們「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凡事都先禱告,例如在6:6他們(執事們)覆手」之前。反省:一個堂區裡的各善會中,有多少是經常著重靈修的呢?恐怕除了聖母軍外,其餘的也無幾呢!禮儀組嗎?送聖體員嗎?讀經組嗎?輔祭會嗎?堂區議會嗎?一個沒有靈修的善會是沒有生命的,讓我們試從一則事件來作反省,香港公教報1999314日刊:「太太收到來電,說歌詠團決定在20週年團慶那天解散,團長邀請所有舊團員參與歌詠團最後一次的服務,並出席一個飯局。」現在事隔差不多一代的善會會員了,沒有靈修的善會仍然普及嗎?甚至成了無法進步的狀況嗎?

6.    參加堂區善會的教友大多由十五、六歲開始,大家懷著一腔熱誠和共同信仰,積極投入團體生活;大夥兒有說不完的話題、數不清的聚會,會員間的關係親密得比親生兄弟姊妹還要好,覺得所屬善會就是「自己的第二個家。」久而久之,青年人的問題出現了,個人的不成熟、偏執、私情、無知,就在滿天是非、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糾纏不清的恩怨情仇中,不少團員便離開了所屬善會。以後的歲月中,內心總是感到惱恨、尷尬、羞慚、遺憾。

7.    一個堂區善會如果沒有經常的靈修培育和活動,那與一般的聯誼會有何不同呢?每一個教友的基本責任是參與主日彌撒、恆常祈禱和誦讀聖經,缺一不可,何況被視為熱心教友的善會會員呢!聖母軍本來的宗旨非常高尚,對內是不斷祈禱,對外是服務人群,所謂「燃燒自己,照亮他人」,一個善會如果能夠這樣做,必然可以蒸蒸日上。筆者也曾是聖母軍團員近十五載,誠意於此對聖母軍奉勸一句:「聖母軍過度地神化了其手冊,卻十分輕視了天主的聖言「聖經」,希望聖母軍的領袖們能採取一些有效的政策促使其團員多閱聖經,從中尋找取不不盡的寶庫。」

8.     伯多祿若望二宗徒在8:17給新教友「覆手」,就是施放堅振聖事,除了是一項福傳行為外,也把新教友納入教會團體內,現代的堂區都會安排「新教友迎新日」或「善會招慕日」,新教友能加入善會,對信仰生活肯定是沒有不利的,因為信仰生活和歷程如果只是孤獨地進行和面對,會很容易變成3:15所說的「也不冷,也不熱」,變成有始無終!

 
B     答唱詠:詠66:1-3, 4-5, 6-7, 16, 20

1.     先把66作撮要:66:1邀請「普世的大地廣土」向雅威歡呼,66:3道出其原因:「你的作為是何等驚人!因著你威赫的大能,你的仇敵都向你奉承。」連同66:6:「他曾經使海洋乾涸,使人徒步走過江河」(意指「出谷」),但天主的德能不僅局限於以色列66:7說是涵蓋「萬邦」的,所以外邦人也應向祂歸順;66:8-12是人集體向上主致謝,66:13-20是君王向天主祭獻,以表謝恩,66:19叫人應悔罪,好能得到天主赦免罪過,最後,66:20確定天主是仁慈的。

2.     66中有很多福傳的話,例如:66:5說:「請你們前來觀看天主的作為」,66:16亦說:「敬畏天主的人,請你們前來靜聽,我要敘述他為我靈魂的所作所行。66很多說話都是福傳的內容,如66:466:6。總的來說,答唱詠發出命令:「Action,立即開始福傳!」

3.     本主日的答唱詠呼籲整個大自然去讚美上主,就如頌恩365首的「三聖童頌」的內容所述,這首聖歌取材於3:52-90,談三位青年因堅拒朝拜巴比倫的神祇而被扔入烈火酷刑中,但卻被天使所救,因而絲毫沒有所傷,三人於是唱了那首優雅無比的讚美詩。答唱詠的第一段領經(66:1-3a)作出呼籲,第二段的66:4開始談「如何」讚主,說要歌頌」祂的「聖名」,66:5-6談「為甚麼」讚美:因為天主的作為十分偉大,祂能在海中走過。

4.     上主那樣偉大恩寵,可見於讀經一的斐理伯,他能把福音傳遍到猶太人的敵人那裏,使他們也朝拜雅威,這是猶太人完全始料未及的。宗徒們在猶太地域內所行的聖蹟(驅魔:5:16、治好「瘸子」:3:2),也在撒瑪黎雅見到(8:7)。領經的第四段是向敬畏天主的人」(指我們教友)講話,聖詠的作者肯定天主會悅納他們。
 

C     讀經二:伯前3:15-18

1.     伯前的話是向受了洗的基督徒講的,伯前3:15說信友應「心內尊崇基督為主」,意謂不應過度煩擾着各種人間的困難,如經濟和健康問題,我們不可忘記耶穌的話:「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11:28伯前3:15b說「心中所懷希望」指的是因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信仰,宗徒之長說我們便應「要時常準備答覆」,一方面是基於對天主的信賴,另一方面是希望能贏得對方的瞭解。

2.     伯多祿要我們反省,別人對我們的信仰產生興趣時(例如有份出席天主教殯葬禮儀的外教人),我們應隨時準備解釋我們信的是甚麼,就是信經的六項信條(聖父、聖子、聖神、聖而公教會、罪惡的赦免、肉身的復活),天主教的信仰是入世的,不是像佛教地出世的,所以天國已來臨,而不只指來生。遇到惡意攻擊我們教會的人士,例如指控我們拜聖母,或說我們的聖堂內滿天神佛,便必須平心靜氣地把平時準備好的內容來闡釋,當然也要自我反省:我們的聖堂或彌撒中心內是否擺設了些無必要的畫像呢?我們在禮儀時是否太鼓趨民間習俗呢(例如祭祖)?當中有些是違反天主教信仰的,例如過年時的舞獅(是佛家菩薩)!

3.     作為基督徒,伯多祿除了要求我們「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和「要時常準備答覆」外,伯前3:16說我們的態度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保持純潔的良心」來回應,絕對不可利用天主或以聖經為名來製造仇恨或當作武器對付別人,如果遇到別人堅持要扣帽子,仍要「保持純潔的良心」,目的是要使對方「感到羞愧」,好能「放下屠刀。」

4.     讀者也許會質疑:溫和+敬畏之心」來回應也未必見效,這當然有可能,甚至遭到更多的迫害,但伯多祿伯前3:17說:「行善而受苦」遠勝「作惡而受苦。」這可從德蘭修女一次的生活體驗學習,一天她出外行乞,來到一富戶人家門前慕捐,那富人因感到煩厭而走出來狂罵修女一番,然後把唾液吐在她臉上,修女平心靜氣地回應:「如果你認為我為飢餓的兒童求助於你,應受到你這樣的對待,現在你既如此對待了我,便應履行你的義務,付款幫助我的兒童。」

5.     這樣受辱太委屈了嗎?伯多祿伯前3:18便引證救主耶穌的犧牲:「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伯前3:18亦指出耶穌肉身被處死」卻能藉着「(聖)神」而「活了」,這正好配合了14:17的「真理之神。耶穌15:20說:「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如果人們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們。讀經二如何與讀經一和答唱詠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即使是非猶太人也可成為基督徒,答唱詠說因此我們要讚美天主,因為祂把救恩賜給萬民。讀經二說不但要讚主,且要付諸行動,既要「心內尊崇基督為主」,還要「溫和」地回應一切提問,準備因此而受到迫害,讀經二就是談基督徒的負任

 
D     福  音:14:15-21

1.     這段聖經的字面看來簡單,但其實並不易明白,當中的主題不只一個,14:2的「我去」意指「升天」,即下主日的慶節。14:16-17說:16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17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 即聖神降臨節,指再下一主日,原來本主日也同時指向未來的兩個主日的慶節。

2.     除了「耶穌升天」和「聖神降臨」兩主題外,耶穌14:19說:「因為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這顯示基督對人的愛,14:15說要「遵守我的命令」,也表達基督的愛,本主日福音的結尾14:21a 重複了這「愛」的主題:「誰愛我,我父也必愛他」,清楚表明耶穌升天」和「聖神降臨」均出於「愛」。

3.     如何把本主日的四篇讀經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天主愛人,包括非猶太人,祂把救恩伸延到世上的每一個人(弟前2:4),所以答唱詠便提醒我們要讚美上主。讀經二說我們的信仰即使被敵人攻擊,仍應以「溫和+敬畏之心」來回應,意指愛仇人,像耶穌一樣。福音指出「愛」之源,就是天主所頒布的「誡命」,14:21說天主愛我們,因為愛是祂的本質(若一4:16)。本主日是復活期最後一主日,主題是「愛」,與復活主日相同,談天主因愛人而派遣自己的聖子來,所以我們也應彼此相愛,「愛」本來就是復活期的主題。

下期預告:
l  民長紀2014-5-21
l  耶穌升天節讀經釋義(2014-5-2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