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9, 2013

斐理伯書(Philippians):斐3:10-19


1.    保祿3:10-12談「死亡」:「10我只願認識基督和他復活的德能,參與他的苦難,相似他的死11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復活。12這並不是說:我已經達到這目標,或已成為成全的人;我只顧向前跑,看看是否我也能夠奪得,因為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參與他的苦難,相似他的死=「與基督同死同葬。」這概念亦帶出了「痛苦」的意義,人為了生活而受許多苦,也算「參與他的苦難」,而保祿這話正反映斐理伯團體當前的苦況。

2.    保祿3:12說「我只顧向前跑」,他心目中可能想着始於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只顧向前跑」是為了「奪得基督,卻明認反而是「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堂區的慕道班開始時,傳道員經常會帶領慕道者分享決意加入慕道班的原因,有的是家人或朋友的鼓勵,有的是因為自幼在天主教學校讀書,有的是由於一本書的話。的確,人是傾向尋找天主的,卻發現反而是「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所以,祂在15:16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

3.    慕道班裡一年至年半的慕道課程只能作為對信仰初步的認識,那些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在受洗後仍要尋覓,因為天主的聖言實在是取之不盡的寶庫,就如保祿說「我只顧向前跑」,一個奧運選手需要經歷非常艱苦和持續的訓練,才能有望佳績,期間受到多番受傷和失望的煎熬,就如任傳道員的難苦一樣,兩年教理課程的培育只算「參與服務」的基本條件,以後正式服務時,最少需要五年的實際經驗才漸成熟,也只有全心投入服務的傳道員才學曉這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4.     保祿3:13談他如何對待自己的過去:「弟兄們!我並不以為我已經奪得,我只顧一件事:即忘盡我背後的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忘盡我背後的」其實很現實,人的過往很多時都是逆境,但雨過天晴,人不能活在過去中,只應把前事不忘作為後事之師,然後便應「向前跑」對於這觀念,3:14-16說:「14為達到目標,為爭取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召我向上爭奪的獎品。15所以,我們凡是成熟的人,都應懷有這種心情;即使你們另有別種心情,天主也要將這種心情啟示給你們。16但是,不拘我們已達到什麼程度,仍應照樣進行。」這番話帶來同樣的訊息 -「忘盡我背後的」而「向前跑」,不可被自己的過往所糾纏,窒礙現今的計劃和發展。

5.    不少熱心教友會覺得其他信徒的信仰生活態度太被動,極其量也只是「主日教友」而矣。其實,這正是我們應自我反省的時候,反省自己是否也停滯在那種惰性內,有則改之,無則勉之,就如宗徒在3:13所說:「我並不以為我已經奪得」,故他「只向在我前面的奔馳」信眾應堅持追隨基督,直到人生旅途的終結,呼吸了最後一口氣為止。

6.    保祿繼續在3:17-21說:「17弟兄們!你們要一同效法我,也要注意那些按我們的表樣生活行動的人,18因為有許多人,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如今再含淚對你們說:他們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19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20至於我們,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我們等待主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主從那裡降來,21他必要按他能使一切屈服於自己的大能,改變我們卑賤的身體,相似他光榮的身體。」宗徒勸人要「堅忍」,對信仰的堅持,信友要「一同效法我

7.    為甚麼保祿沒有叫斐城的教友「效法耶穌而要「效法」他本人呢?因為他和斐城的團體太相熟了,彷如父子的關係,故說話很有父親的語氣。這與現今的社會很不同,多數父親自動放棄教導自己年幼子女的權威,以至連些微受尊重的尊嚴也放棄了,只要兒子或孫兒有所要求,全家上下都要唯命是從!很多父母甚至刻意在親友前替子女掩飾「暫停學業」或「暫停謀生」的原因,最嚴重的是無人覺得這態度有何不妥!保祿對待斐城信友非常寵愛,但在信仰上卻十分堅持,原因很簡單 -「擇善固執」也,真值得今天年青的家長們參考。為人父母者要不亢不卑,即使教育程度不及下一代,但信仰與教育水平幾乎無關,而且人生經驗也很重要,是年青子女未有的。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多位教友封聖,表揚了他們活出聖善的基督徒生活。

8.    以前已說過,1-2被稱為「Letter of Joy(喜悅的書信)」,到3:18時,保祿說:「我曾多次對你們說過,如今再含淚對你們說 ….」很多學者都稱3為「Letter of Tears淚湧的書信)」,造成哀傷的境況乃3:18-19所致:「18行事為人,是基督十字架的敵人;19他們的結局是喪亡,他們的天主是肚腹,以羞辱為光榮,只思念地上的事。」這些人的思維和行為與「厄帕洛狄托」無與倫比,他和弟茂德都效法了耶穌基督的善表全心全靈全力地去愛,都為了協助保祿的福傳工作而完全付出,且毫無「抱怨」或「爭論」(2:14)。「厄帕洛狄托」幾乎斷送了性命,猶如2:8形容耶穌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這方面我們在上一期已探討過,在此不再詳談。

9.    很少人在堂區內服務是默默耕耘的,經常一方面服務,而另一方面不停地批判別人,須知團體內不停地糾纏在抱怨」或「爭論」內,是無法成長的,成員間應多做事而少說話。美國被九一一恐佈襲擊後,青年人一反常態,突然間多了很多人願意參軍,目的是要去報仇,去做壞事,但「做多些壞事」比較「不工作」更邪惡!有些神學家說今天世上最欠缺的不是「愛」,而是「恕」。的確,很多政府高官都犯錯,有些犯的錯既很多又嚴重,但如果市民糾纏在要懲罰他們,又未必是社會之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