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9, 2014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逾越到永生)

 
讀經一
列上19:9, 11-13
答唱詠
85:9-10, 11-12, 13-14
讀經二
9:1-5
福 音
14:22-33

 
A     讀經一:列上19:9, 11-13

1.     先看上文,厄里亞先知在列上18:21-40時在以色列西北的加爾默耳山450巴耳先知比試,為了證明雅威是真神,而巴耳卻不是,結果厄里亞大獲全勝,且把全部巴耳先知在小河旁殺死(列上18:40)。這事件嚴重激怒了在任的以色列阿哈布的皇后依則貝耳,她從漆冬下嫁給阿哈布時,也引進了他們所拜的邪神巴耳,現得悉其所支持的巴耳先知們慘死,便誓言要置厄里亞先知於死地來洩憤,故厄里亞非常害怕,列上19:3說他便立即向南逃亡,來到巴力斯坦西南邊界的貝爾舍巴,他對天主表示失望,認為自己對祂那麼忠誠(列上19:10, 14),卻落得這樣的收場,便在列上19:4說:「收去我的性命罷!」然後便「躺在那棵杜松樹下」,意即「進行絕食」抗議。

2.     然而,厄里亞的抗爭並不持久,因為列上19:6說當「天使拍醒他,對他說:「起來,吃罷!厄里亞見有餅和水在眼前,便立刻起來吃了,跟着又繼續「絕食」,天使在列上19:7再將食物帶來給他,他也吃了。原來,厄里亞不是真的想絕食,只是向天主作出無聲的抗議,所以兩度吃飽後精力十分充沛,列上19:8說他「賴那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天四十夜,到了埃及天主的山曷勒布列上19:11說有「風暴」和「地震」、列上19:12說有「烈火」都先後出現,但見不到雅威出現,列上的作者這樣寫是要表示天主顯現給人時,是沒有固定的徵兆或氣氛的,不一定如顯現給梅瑟時的氣氛:有雲、有風、有地震、有火(19:16-19),天主想人明白祂是全能的,人切勿意圖局限天主,每當人有這樣的心時,天主便會超越人的思維,因為沒有人可完全了解祂,意圖局限天主只會重蹈約納先知的覆轍(4:1-3)。

3.     今回,天主顯現給厄里亞列上19:12說是在「輕微細弱的風聲」中,先知沒有看見雅威,只是聽見,列上19:13說他隨即「用外衣蒙住臉出來」,因為天主曾在33:20表示過:「我的面容你決不能看見,因為人看見了我,就不能再活了。厄里亞就是怕死而將「外衣蒙住臉」,再一次證明他在列上19:4求天主「收去我的性命」並非真意,只是在閙情緒,覺得自己功高偉績而應受天主更多的照顧而矣。

4.     天主給與厄里亞第二個機會,在列上19:13列上19:9再問他:「厄里亞你在這裏做什麼」記得復活的主在24所載前往厄瑪烏的兩位門徒時(24:13-35),也在24:17問了同一的問題,問他們「彼此談論的是些什麼事」同一的問題,天主也向我們提出,不論我們正在寫字樓、街市、學校、超級市場、快餐店等地,耶穌很想關懷地問我們:「你在這裏做什麼」天主關注我們生活的每個片段,有否浪費光陰?有否違反自己的信德?是神對人一份愛的關係,可惜厄里亞列上19:14仍繼續埋怨天主。十六世紀時有個修士(Brother Lawrence)寫了一本書名「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the Lord」,也問了同一問題,這本書要培育人的靈修,好使人每刻鐘都活在主內。

 
B     答唱詠:詠85:8, 9-14

1.     厄里亞時代,整個國家的人民都很腐敗,85:8的答句彷彿是先知向天主的祈求:「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給我們賞賜你的救恩。」領經的第一段(85:9-10)更具體臚列了向天主所祈求的恩賜:「和平」、「救恩」、「光榮」。領經的第二段(85:11-12)內容包括了不少關乎末世的神學詞彙:「仁愛、忠信、正義、和平」,85本來是被充軍巴比倫猶太人們所盼望獲得的,本主日把這等希望變為厄里亞的祈禱。

2.     至於領經的第三段(85:13-14):「正義在上主前面行走,救恩必隨上主的腳步」,是雅威來臨的預報,結果祂賜給人類「收穫」、「正義」和「救恩」。答唱詠使人想起厄里亞遇到的困難,以及在新約時洗者若翰面對的同樣困難,但最終的收成是豐富的,只要全心依賴上主便可:「上主,求祢大發慈悲,賜給我們救恩。

 
C     福  音:瑪14:22-33

1.     本主日的福音談「耶穌步行海面」,前一段是「增餅聖蹟」。這兩則事件都與厄里亞相關,列下2:8記載:「厄里亞將自己的外衣捲起,擊打河水,即左右分開,他們(厄里亞厄里叟)二人從乾地上走了過去。」渡河時,厄里亞走在「河底」,但福音中的耶穌卻在「海面」行走,證明耶穌厄里亞更偉大,祂不是厄里亞,而是天主子。後來,當厄里叟由河東回到河西時,列下2:14說他「拿著從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擊打河水說:「上主,厄里亞的天主在那裏?」他一擊打河水,河水就左右分開,厄里叟走了過去。」同樣像其師傅只能走過河底。

2.     記得以色列人過紅海前,12說他們先吃了逾越節晚餐;現在在福音裏,五千男人也先吃了耶穌所增的餅和魚,然後才渡海,梅瑟帶領了以民出谷,福音中的兩則事件(「增餅」和「步行海面」)便是新的出谷。列下2:11說有輪「火馬拉的火車」出現,把厄里亞帶了去升天。耶穌也經歷了祂的出谷,由聖死(聖嬰被殺來象徵:2:16-18),感到孤獨(曠野內四十天四十夜),天主似乎不在(「我的天主, 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27:46),最後回到天鄉,然後派遣聖神到世上保護教會。

 
D     讀經二:羅9:1-5

1.     8談論在聖神內生活的人會獲賜很多恩寵,十分光榮,所以8:35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保祿講到這裏時便悲從中來,眼見外邦人都開放自己接受救恩,自己的同胞仍執迷不悟,宗徒便在9:1作出了誓言:自己「憂愁極大/不斷的痛苦/被詛咒」都「甘心情願」,只希望「為救我的弟兄」(同胞)。9:3的話很感人:「為救我的弟兄 基督隔絕,我也甘心情願」,舊約時,梅瑟也曾說過類似的話,當天主見以色列人拜偶像而要消滅他們時,梅瑟祈求天主息怒,且在32:32威脅說:「現在只求你赦免他們的罪,不然,就把我從你所記錄的冊子上抹去罷!

2.     中東的文化,人是不容易相信別人的話的,且認為欺騙和說謊都可以,故保祿9:1說:「我在基督內說實話,並不說謊,有我的良心在聖神內與我一同作證。」「良心」在保祿時代意指團體內對別人的「意見、傳統、讚美和批評」,而他的團體是9:3說的「我的弟兄,我血統的同胞」,可惜他們選擇拒絕基督,令聖宗徒十分哀傷和悲憤。「被詛咒」的希臘語是「anathema」,等同與團體斷絕關係,為了同胞的救恩,保祿願意自己受罰,可見他的民族意識多麼濃厚。

3.     保祿9:3的話其實學習了耶穌的榜樣,一如2:6-8所說:「6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7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8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保祿的哀傷可見於9:4-5:「4他們是以色列人:義子的名份、光榮、盟約、法律、禮儀以及恩許,都是他們的5聖祖也是他們的,並且基督按血統說,也是從他們來的,祂是在萬有之上,世世代代應受讚美的天主!阿們。

4.     除了9:4-5所列的各恩寵外,尚有一個最大的恩寵:「耶穌基督」,祂本人出自猶太,又是默西亞,可惜自己的同胞視而不見,保祿便在9:6-18作出了回應:天主的確選擇了由猶太人起把救恩伸延到普世。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是厄里亞的出谷,預示了耶穌將逾越到天鄉。答唱詠是信友向天主的祈求:「上主,求你向我們顯示你的寬仁,求你給我們賞賜你的救恩」,好能獲得「仁愛、忠信、正義、和平」,即天國。福音便是默西亞自己的逾越,祂比梅瑟厄里亞更偉大,把救恩帶給人,這救恩不但給與猶太人,也給與外邦人,凡接受的,便恩寵滿盈,包括「義子的名份、光榮、盟約、法律、禮儀、恩許、聖祖、以及基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