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9, 2014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救恩源於天主的憐憫)

 
讀經一
56:1, 6-7
答唱詠
67:2-3, 5-6, 8
讀經二
11:13-15, 29-32
福 音
15:21-28

 
A     讀經一:56:1, 6-7

1.     讀經一選自56:1說:「因為我的救恩就要來到,我的正義就要出現。」「持守公道履行正義」即要求我們做甚麼?「持守公道」意謂要六天生活上的苦與樂及工作上的勞力,在主日彌撒時向上主獻上(5:24);「履行正義」意即要愛人如己(6:8)。所以,「持守公道履行正義」包括了愛主愛人兩方面,然後便可等待天主所賜的「救恩來到」和祂的「正義」。

2.     56:7中最重要的詞彙是萬民」,以民回國後把聖城復興了,耶路撒冷容許各民各族進入。其實,這情況早已預言了,2:2說萬民會湧往聖殿山,2:4說天主會統御萬邦和治理萬民,普世人類便能安享太平,人人都可以前往聖殿祈禱。這是一次重大的改變,因為56:3說嚴禁「異邦人」(23:2-9)和「閹人」(22:25)進入的,所以,聖殿以往並非開放給萬民的。

3.     雖然開放了,但進入聖殿也並非沒有條件的,56:2-6表示任何人士有意進入,必須遵守安息日」和「固守盟約」,與以往不同的是血緣的問題,現在再不是只有猶太人的血緣者始能進入聖城,最重要的條件改為「持守公道履行正義」(人的行為)。試以中華文化來理解,例如問:「怎樣才稱得上是中國人?」我們可以說:「我們是皇帝的子孫,只要身上流有皇帝子孫的血,便稱為中國人。」不過,這樣的定義可以調整為,中國人以「孝」為本,我們把不孝順父母者視作沒有資格作為中國人,同樣,一個外籍人士如果孝順父母,也可被列入為中國人,這樣的定義等於原本以「血緣」作為標準的,現改為以「孝(人的行為)」重新釐定何謂中國人。

4.     有了新的準則後,邀請普世人類進入聖殿,並在基督內達至生命的完滿,就如56:8所說:「我還要召集其他民族歸於已聚集的人。」天主召集了四散的以色列子民,同時也召集「其他各民族。」

 
B     答唱詠:詠67:2-3, 5-6, 8

1.     答唱詠選自67,標題是「願萬民認識天主」,邀請我們讚美天主,答句是67:4:「天主,願萬民都稱頌你,願列邦都讚美你!」與讀經一相同,最重要的詞彙是萬民」和「列邦」,指的是外邦人,他們也屬於天主的人,「猶太」一詞意即「讚美天主的人」,現在連外邦人都能讚美天主,所以外邦人都成了「猶太」。

2.     67的結構,開始時,67:2祈求天主的祝福,到結尾時又祈求天主的祝福,67:3便解釋祈求的目的:「為使世人認識他的道路,萬民得知他的救贖。」因此,人人都可以讚美天主,天主祝福人,不只限於某一人或某些人,祂要外邦人都曉得讚美祂,祝福的範圍涵蓋到整個教會團體。讀經一與答唱詠的關係,讀經一說「持守公道履行正義」的人會見到天主的「正義就要出現」,即「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答句說:「願萬民都稱頌祢」,這話想表明,連外邦人都變成「猶太」。至於為甚麼天主連外邦人也都願意救贖,讀經二說是由於祂的「憐憫

 
C     讀經二:羅11:13-15, 29-32

1.     上主日的讀經二是9:1-5,本主日選自11,中間的10似乎被遺忘了。上主日說保祿很哀傷,因為救恩本來是先賜給他自己的同胞的,但他們沒有重視這份無價恩寵,沒有明認耶穌就是默西亞9:6一直至10尾繼續哀傷,當中引述了很多舊約的重要人物,包括了撒辣梅瑟依撒意亞等,表示只要以色列人願意回頭,仍能獲賜救恩。11的焦點是外邦人,但在11:29特別強調:「天主的恩賜和召選是決不會撤回的」意謂以色列人的拒絕相信只是暫時的,11:32又說:「因為天主把眾人都禁錮在背叛之中,是為要憐憫眾人」,「眾人」包括了以色列人。

2.     保祿提醒身為外邦人的我們,即使獲賜天主的救恩,切勿輕視猶太人。看看今天在以色列猶太人,他們仍不相信二千年前降生的耶穌就是舊約預許的默西亞,在日常生活上又不停地為難居住在以色列的外邦人,且殺害了周圍地區的其他民族,但聖宗徒在格前4:3-4表示:無人有權判斷他或他的同胞,只有天主有權,只有天主才是全知的。在福傳上,11:13保祿作為「外邦人的宗徒」,顧名思義要向外邦人宣講,好能「激動我的同胞發憤,因而能拯救他們幾個人」,藉此激發他們回頭,獲得救恩。在中東的文化裡,「激動」為使人妒忌,猶太人越妒忌便越想得到,希望「外邦人的宗徒」也能成為「猶太人的宗徒。」保祿的理據如下:1-8表明當外邦人不聽從天主時,天主仍願賜給他們救恩;同樣,9-11以色列人雖叛逆,天主仍願意他們得救。

3.     猶太人因拒絕天主而「被遺棄」了,機會便給了別人,因此「世界與天主和好了」,我們是外邦人,也成了受惠者。當初,原祖父母犯了罪,以致人類被咀咒了,現在因着猶太人拒絕天主而惠及了外邦人,11:15說「如果(猶太)蒙收納」,便「是死而復生。」其實,猶太人和外邦人都犯了相同的罪,就是不聽從天主的話,他們都需要天主的「憐憫」,單看11:30-32的數節裏,「憐憫」一詞已四度出現,天主的憐憫是向普世人類的,因為5:8這樣描述我們的天主:「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 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這話亦即11:32所說:「天主把人都禁錮在背叛之中,是為要憐憫眾人。

 
D     福  音:瑪15:21-28

1.     本主日福音的標題是「客納罕婦人的信德」,說一個客納罕婦人很大的信德而感動了耶穌,因而治療她的女兒。這聖蹟與列上17另一聖蹟相關,兩則事件的共同處可列表說明:

 
事  件
列上17
15
(a)
地理位置在漆冬
9-10
21
(b)
寡婦的孩子
12(子)
22(女)
(c)
復生孩子
17-22
28耶穌
 
 
厄里亞蒞臨
搖遠治好病

 
2.     信友研讀主日讀經時,不可只看某篇讀經的內容而不顧舊約裏相關的背景,同時也要盡力理解上下文。從上面列表中比較,給我們的訊息是:耶穌不是厄里亞,但較厄里亞更偉大。15:21-28客納罕婦人來求耶穌治療她附魔的女兒,厄里亞漆冬遇到一位寡婦的孩子死了,於是先知把他復生,地理位置雖在外邦人地域,但不因此而令人不潔,耶穌要表示,令人不潔的是人的內心,就如30:15-20的標題所示:「生死由人自決」,30:17說:「如果你心中叛離,不願聽從,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人心」才重要,是善或惡之源。

3.     本主日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對於「持守公道履行正義」的人,天主的「正義就要出現」,即「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答唱詠說:「願萬民都稱頌祢」,「讚美天主的人」即「猶太」,答句想說外邦人也成了「猶太」。至於為甚麼天主會願意連外邦人都救贖,讀經二指出乃由於祂對人類的「憐憫」。福音展示耶穌憐憫了外邦人,不是「異邦人 登上我的聖山」,而是祂親臨外邦地區「提洛漆冬一帶」去治療人,由此可見天主也現身說法,祂「履行正義」和「憐憫」人。耶穌既然接納了本來屬於外邦人的「客納罕婦人」,祂也必然願意暫時叛逆的以色列人得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