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2, 2014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上主慈悲為懷,信友應盡己職」)


讀經一
55:6-9
答唱詠
145:1, 3, 8, 9, 17, 18
讀經二
1:20c-25, 27
福 音
20:1-16a


A     讀經一:55:6-9 

1.     55寫於公元前540年,時為巴比倫充軍回國前夕。55的結構如下: 

 
55
內  容
(a)
1-3
天主發出請帖邀請人們參與祂盟約的盛宴,這使人想起梅瑟西乃山上領了十誡後的盛宴(24:5);
(b)
4-5
熙雍山上與達味重新盟約;
(c)
8-9
人雖犯罪,但天主仍極其卓絕;
(d)
10-11
天主聖言的德能;
(e)
12-13
新出谷的承諾,象徵天主永恆的救恩。

2.     55:6勸諭人要掌握機會去「尋找」上主,可惜,現世的人多數都沒有這意識,尤其是退休人士,每天只專注於保持身體健康和及時行樂 美食、旅遊、名牌、想當年等,最關注的只是老人的權益,這等全都只是人的價值。雖然不少聖堂天天開放着,但有誰記起主耶穌在結約之櫃內等待着人呢?即使在辦工室裏,很多人的工作態度只是得過且過,苟且偷安,只重權益而輕義務,耶穌6:24強調人「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
 
3.     55:7解釋人尋找天主的動機,為的是要「離開自己的行徑」和「拋棄自己的思念」,意即悔改。「自己的行徑」和「自己的思念」並不一定指犯罪,而是把個人的優次置於天主之上,例如東非一些國家正陷於嚴重飢荒的境況,我們卻莫不關心,反而全力專注於環球股市和樓市的投資得失。55:7a的話是向「罪人」和「惡人」說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天主呼籲普世人類皈依,好能得到「上主憐憫他」,因為上主「是富於仁慈的。

4.     依撒意亞先知書起碼由三個作者先後寫成,簡稱為「依撒意亞一」,「依撒意亞二」和「依撒意亞三」,依二40-55)和依三56-66)均強調救恩的普世性,這為猶太人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雅威只是猶太人的天主。就如香港的情況,很多人歧視新移民,更害怕菲藉和印藉外傭有機會申請成為香港的永久居民,認為這會攤薄他們的社會福利,然而,大多數的香港人都忘記了自己的父母從前也是從內地移居這裏的,就如19:34說:「對與你們住在一起的外方人,應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外方人。」可惜,移居了外地的華僑也互相歧視,雖然彼此都是移民,但慣性分黨分派,所謂老華僑一輩人士,批評新移民不肯投入主流社會,八九十年代移居海外的華人批評後來的移民不是精英,於是,人與人間彼此沒有信任,更互相猜忌。

5.     對於猶太人心胸這麼狹窄,天主在55:8說:「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天主憐憫義人,也憐憫罪人。的確,人神的思念差距巨大,像55:9所形容如「天離地有多高」老教友往往有些老毛病,獲悉某友人的年長家人離世前才領了洗,且能獲安排埋葬在天主教墳場,內心感到不大舒服;或者,新領洗教友的子女迅速獲得天主教名校學位,也因此而發出微言。很多熱心的教友都不介意別的教友獲得教會的幫助,但在他們心底裏,總希望別人不及自己幸福。問題是:為甚麼要視「別人的成功」為「自己的失敗」呢?為甚麼要把「別人的幸福」視作「自己的災禍」呢?可惜,這並非天主的思念,因為祂眷顧的不只是人今生的數十寒暑,更是人沒有時限的永生。

6.     天主的思念是要猶太人跨越自己的狹窄胸襟,古往今來,人的觀念是「以牙還牙」和「以眼還眼」,但天主的思念也可從130:3闡述:「主,你若細察我的罪辜,我主!有誰還能站立得住?」幸而,130:4說憐憫人的天主卻「寬恕為懷」,令人「起敬起愛。讀經一的訊息是,人即使有其秩序和價值觀,但天主卻絲毫不受人所影響

 
B     答唱詠:詠145:1, 3, 8-9, 17-18

1.     答唱詠的答句是145:1:「我的天主,我的君王,我要永遠歌頌祢的名」,歌頌祂的原因可見於145:3:「上主的偉大,高深不可推測」,所以讀經一的55:6呼籲人:「你們應尋找他」領經的第一段說上主很偉大,領經的第二段(145:8-9)描述祂如何偉大:「8上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他常緩於發怒,仁愛無量。9上主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他的受造物,仁愛慈祥。」這兩節最重要的名詞是「萬有」和「他的受造物」,天主要寬恕人,盼望他們能成義,包括猶太人和所有外邦人,由此再一次證明55:8所述的真理:「因為我(天主)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

2.     領經的第三段(145:17-18)繼續談論145:8-9的話題:天主「至公至義」(即天主的公義)和祂「聖善無比」(即天主的愛),原來天主的公義亦即祂的愛。聖經中只講過誰進了天國,從沒有說誰下了地獄,因為無人可以否定任何人在臨終一刻會悔悟,包括負賣耶穌猶達斯,他也許是「呼號他的人」,果真如此,天主也樂意俯聽。
 
 
C     福  音:瑪20:1-16a

1.     福音的標題是「僱工的比喻」,家主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僱用了工人,分別在「清晨」和第三、六、九、十一時辰。這段福音談「天國」,「天國」並非指「家主」、或「葡萄園」、或發放工資、或公道與否,而是整個過程,指20:1-16的全部,包括所有人和事。 

2.     家主先後聘用了五批工人,但只有在「清晨」僱用的首批工人曾訂立了僱傭合約,聲明「一天一個「德納」。」其餘的工人受聘時,完全沒有商討過工資的水平或安排,家主僱用這些工人的唯一原因乃基於他憐憫之心。然而,最爭議的是20:8:「到了晚上,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當最後受僱的工人領取工資時,在旁等候的其他工人目睹他們「每人領了一個「德納」」,對自己將獲發工資的水平自然會有妄想,貪婪的邪念於是掩蔽了他們的心,看不出「家主」那份憐憫之情,只把焦點放在「多勞多得」的所謂「公道」概念上,認為家主應按照工人心目中認為公道的「工資金額」來發放。

3.     這段福音顯示了人很想控制天主,要天主變成被動,這也是基督教的信友慣常的技倆,誰人得救要由他們決定,天主在旁也沒有發言權!但天主在55:8卻說:「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可惜對此,人仍然不認同!所以,天主在55:9表示:「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差距大如「天離地有多高

4.     今天的人如何評價別人的成就呢?看你的「名」和「利」的水平,要看你的年薪是否七位或以上的數字,看你有沒有頭銜,主席 / 醫生 / 校長 / 教授,多少專業人士無法接受別人稱呼他們時忘記加上他們的頭銜(「我不是陳大文,我是陳校長」),即使退休後,仍堅持頭銜的必要。這些人沒有想到,只要人停止呼吸三分鐘便會送命,甚麼「名」和「利」都於事無補,而空氣是天主白白恩賜人的,不論男女老幼或背景,但人卻被自己的傲氣、貪婪和恐懼所操縱着,目中只有自己,連天主無限的愛也見不到。

5.     反省:為甚麼只准天主愛你,而不准祂愛別的人呢?人容易受操縱,但天主卻是無限的,人經常以「公平」為名,其實要求的是「特權」。
 

D     讀經二:斐1:20c-25, 27

1.     保祿的思維裡,究竟耶穌再來時,他應還活着抑或已死去?他在得前4:15說:「我們照主的話告訴你們這件事:我們這些活着存留到主來臨時的人,決不會在已死的人以前得前保祿最早寫成的新約,當時他仍相信,當基督再來時,自己仍會活着。後來在格前15:51,他說:「看,我告訴你們一件奧秘的事:我們眾人不全死亡,但我們眾人卻全要改變。」他又在格後1:8-9說:「8弟兄們!我們深願你們知道,我們在亞細亞所受的磨難:我們受到了非人力所能忍受的重壓,甚至連活的希望也沒有了9而且我們自己也認為必死無疑,這是為叫我們不要倚靠自己,而只倚靠那使死人復活的天主保祿的這經驗很可能指19:23-41厄弗所所發生的暴動,幾乎令他送命後,他覺得生命的確很脆弱。當保祿時,他的感覺得像寫格後時,認為基督再來時,自己很可能已死去了。

2.     斐理伯書保祿宗徒在羅馬寫的,當時他正被囚在監裏,生命受着威脅,因為1:20說:「我或生或死」,表示不知會否死於獄中。但為他來說,只要能「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生或死已置之道外,因為自己已隨時準備殉道。他這種觀念串聯了讀經一,讀經一顯示人的價值觀在於名利和壽數,保祿卻把重點放在「生活原是基督」,個人的財富和權益一點都不重視,反正都不能帶往來生的。

3.     讀經二的訊息是甚麼呢?酒色財氣都不能持久,因為都不是天主的「思念」,我們在社會裏有太多沒有意義的雜聲,錢財,名利與私心,卻不「合乎基督的福音」(1:27),看看幾十年前的師生關係便知,學校也很重視德育的培訓,今天卻被政府嚴禁了!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天主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我們要學習勿懷歧視他人的心,因為天主是「憐憫人的」,不會受人的價值觀所支配。答唱詠叫人要讚美上主,因為祂「仁愛無量。」福音說天主憐憫世人,世人應學習配合天主的「思念」,即使為此而殉道,也在所不辭。在中東的文化裡,監護人有權決定如何對待被監護者,保祿視天主為監護人,有權決定其生或死,故最重要是無論「我或生或死」,總要「基督在我身上受頌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