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只要人願意福傳,天主必使之成就)
讀經一
|
依55:10-11
|
答唱詠
|
路8:8、詠65:10-14
|
讀經二
|
羅8:18-23
|
福 音
|
瑪13:1-23
|
A 讀經一:依55:10-11
1. 依55:10-11寫於公元前550年,以民尚正處於巴比倫充軍期間,沒有身份,聖殿、君王或國家,無人能想像十多年後(公元前538年)得到波斯王居魯士的釋放而回國。然而,天主已透過依撒意亞先知向以色列子民作出保證,他們終獲釋回國、重建耶路撒冷和復興國家。天主這樣慷慨就義的保證可用甚麼來比喻呢?用「出谷」,由巴比倫「逾越」到耶路撒冷,彷彿像由埃及「走進」巴力斯坦地一樣(依52:4-12)。是雅威帶領自己的子民回國,上主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
2. 機不可失之餘,以民也要先作好準備,依55:6-7叫人要皈依:「罪人應離開自己的行徑,惡人該拋棄自己的思念,來歸附上主。」依55:8-9說天主願意寬恕人的過犯,依55:7說是因為祂「富於仁慈」,人必須勿失良機。先知在依55:10的話真能振奮人心:「譬如雨和雪從天降下,不再返回原處」,居住在熱帶沙漠的以色列人,每當傾盤大雨時,雨水就是甘霖,能帶給眾人歡躍,因為久藏泥下的種子,翌日便能發芽長出。
3. 「雨和雪」象徵着「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聖言),祂一言既出便言出必行,是祂賜給以色列新的生命,而不是人努力的成果。以色列猶如泥土下的種子,天主「口中發出的言語」一到,靜止的種子立即「誕生」。「雨和雪」象徵聖言(聖經),而非聖體。原來,每人心中都有「種子」,天主的話一到,種子便能發芽成長,我們每次與主相遇(感恩祭),必能注入新生命的元素。
4. 依55:11說:「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將「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裏來」,表示是一項使命,一項破釜沈舟的使命,而且是「不能空空地(will
not return to me unfulfilled)」,所以依55:11續說:「它必實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試把自己處身於顛沛流離於異鄉的猶太人境況,這段真理之言真令人震聾發瞶、引吭高歌。反省:每次聖經研討或聖言誦讀(稱之為「聖經分享」是錯的,因為天主教信友分享的是聖體,而非聖經),主耶穌必臨於其中,祂會賜給我們生命力。
5. 在感恩祭主祭舉揚聖體時,會先朗誦聖言:「你們大家拿去吃 / 拿去喝」,藉着聖神的降臨,餅酒隨即成為基督的體血,可見聖言與聖體息息相關,沒有聖言,那會有聖體!所以梵二的啟示憲章第六章(論聖體在教會的生活)第21條這樣說:「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為特別在聖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筳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筳席,取用生命之糧,而供給信友們。天主的話具有那麼大的力量及德能,以致成為教會的支柱與力量,以及教會子女信德的活力,靈魂的食糧,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
B 答唱詠:路8:8、詠65:10-14
1. 答唱詠的答句是路8:8:「上主,願祢的話在我們心中,結出百倍的果實。」這話表示豐收,是依55:10行動的結果:「使之(田地)生長萌芽」,也配合了福音的主題,聖言落在地上能使人滿載而歸。答句是一個祈求,基於讀經一時天主的許諾,福音便是這許諾的滿全。
2. 詠65是農民的經驗,人可以做的就是努力耕種,但這並不保證勞而有功,因為「普降甘霖」和依靠太陽的光合作用乃可遇不可求,必須依賴天主的恩寵才可。甚至連種子也是來自天主,詠65:10說是天主「為他們準備五穀。」那麼人算甚麼?只是秋毫之末,依41:14稱之為「雅各伯蟲豸啊!以色列蛆蟲啊!」然而,天主偏偏願意人參與祂的救贖工程,當農民工作時汗流浹背,人願意付出「汗水」,天主便賜下「雨水」,便能造成詠65:10「河水洋溢」的奧秘。
3. 看看領經的第二段(詠65:11),原來默默中地工作的是天主自己:「你(天主)灌溉了田畦(犁溝:furrow),又犁平了土壤」,好能「使雨鬆軟土壤,祝福植物生長。」記得原祖父母犯罪後,天主如何懲罰他們呢?天主沒有直接作出懲處,創3:17說:「地成了可咒罵的」,罰的不是人,而是生命之源的「土」,不過,詠65:11卻說土地被天主所「祝福」。
4. 領經的第三段(詠65:12-13)可目睹天主如何偉大:「你的慈惠使年歲豐收」,因為祂不但恩賜人「豐收」,而且是「年歲」,即每年都豐收,原因純粹基於祂的「慈惠」,天主施恩的方法是祂的「腳步常滴流脂油」,「脂油」即聖言,聖言所到之處,便是天主的「慈惠」,便能帶來「豐收」,且是細水長流的。詠65:13續見到上主如何偉大,「豐滿外溢」指的是「牧場」,指在「曠野的牧場」,本來,以色列所處的地理環境沙泥很多,加上天氣乾燥,植物並不豐盛,所以,「曠野的牧場」能夠「豐滿外溢」,全賴天主的恩寵。
5. 真叫人歡欣鼓舞,詠65:14說「羊群」+「牧場」+「山谷」+「食糧」一起歡呼,這一刻「人」去了那裏呢?原來想表示一切均由天主主動,人只能獻上禱聲:「上主,願祢的話在我們心中,結出百倍的果實。」讀經一和答唱詠談論甚麼呢?被充軍巴比倫的猶太人,天主保證他們會獲釋,答唱詠中,人便祈求上主賜與「風調雨順,五殼豐收」,詠65:10-14均明認賜予生命的是天主,不是靠人的勞力。天主不但賜給我們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安全感,也賜給人健康和自由,我們有家人和有信仰,也是恩寵。
C 讀經二:羅8:18-23
1. 讀經二沒有談「下雨」和「豐收」,只有談「救恩」,天主使人離開罪惡,邁向完美的生命。源於原祖父母的罪過(創3:15-17),羅8:18「現時的苦楚」/羅8:20「敗壞的狀態」/羅8:21「敗壞的控制」全部均指我們的罪惡,罪惡的影響深遠,羅8:22說會令我們「一同歎息」和「同受產痛。」聖宗徒是否要強調我們都是罪人呢?是的,犯罪者不但是人,羅8:20說凡「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都需要天主的憐憫和救贖。
2. 不過,對這樣敗壞的情況也不應太悲觀,羅8:23叫人要「等待著義子期望的實現」,是子女把希望投放在慈父裏。但我們會問:除了人之外,其它動物也會犯罪嗎?科學家發現,連「蟻群」也會俘虜別的「蟻群」作為奴隸,猴子也會捕捉狗隻在夜間看門,猩猩也會集結去進行謀殺同群中的某成員!整個宇宙裏,沒有任何受造物是永恆的,連細菌也會死去,星辰也會逝去,海洋都會消失,默20:13甚至說「死亡和陰府都把其中的死者交出」,這全因罪惡所帶來的惡果,故「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
3. 然而,羅8:23說:「我們這已蒙受聖神初果(即洗禮)」,所以羅8:20說:「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希望在羅8:21講述:「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結果在羅8:23:「肉身的救贖」,指「永恆」,聖神的臨在不但在人心中,也在宇宙內。讀經二如何串聯讀經一和答唱詠呢?羅8:20說人「敗壞的狀態」,即巴比倫的充軍,需要天主釋放他們,於是讀經一說天主給他們作出了許諾。唱詠是人向天主祈求。羅馬人書描述了大家的經驗,不但是猶太人的經驗,而是整個宇宙均經驗了痛苦。先知指出只有天主的聖言才帶來救恩,讀經二沒有談及基督的死亡,但卻指出祂的聖死所能帶來的豐收:「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
D 福 音:瑪13:1-23
1. 本主日的福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種子不是有四種,而是只有一種,不過分成四批,所有種子都是好的,所不好的是前三批的泥土,象徵不同價值觀的人,對天主聖言的反應有異,他們心胸很窄而容不下聖經。瑪13:19-23先後解釋了四種不同的土壤:「路旁」象徵「聖言被魔鬼奪去」、「石頭」象徵「沒有根」、「荊棘」象徵「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好地」象徵「聽了話而了解和結實。」
2. 種子亦即依55:10的「雨和雪」,但瑪13:4說:「飛鳥來把它吃了。」「飛鳥」象徵魔鬼,把聖言吃掉了,可見魔鬼似乎不害怕聖言。牠也是聖經專家,魔鬼為了奪走聖言,便吞了聖經,不想人領受到賦予生命的聖言,看看那些所謂先進的西方國家,竟然嚴禁公眾圖書館擺放聖經,他們就像魔鬼把聖言吞下,以免人可以閱讀。那些在荊棘中者指既拜雅威亦拜魔鬼的人,既受洗成為信徒,但每天都沉迷於名牌和美食的奢華內。好的土壤表面看甚為骯髒,但若把混凝土掩蓋在耕地上,種子便無法長出幼芽來,蟲豸也無法把土灌通!
3. 有些人認為本主日可視作「聖經主日」,聖言賜給人生命,讀經二說死亡與痛苦煎熬人和宇宙,均需要天主的眷顧。在這情況下,福音說天主的聖言像雨降下,但不是所有土壤都是好的,有些土壤無法容納祂。人必須開放自己與天主合作,才可得到「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的豐收,這正好吻合了羅8:23所說「我們這已蒙受聖神初果。」反省:看看自己的生命裏有多少石頭和荊棘,然後把之清除。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