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5, 2014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甲年)讀經釋義


(主題:聖神助人善度信仰生活)

 
讀經一
12:13, 16-19
答唱詠
86:5-6, 9-10, 15-16
讀經二
8:26-27
福 音
13:24-43

 
A     讀經一:12:13, 16-19

1.     讀經一談天主因憐憫而懲處罪人,不過,天主是否只關心猶太人和信友們呢?我們要先看看12:3-712:1解釋說:天主懲罰惡人,是要他們受到教訓,好能避免犯罪,可見為來說,懲罰乃為了教育。12:3-7指出客納罕人非常邪惡,但12:8-14說天主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可見祂是多麼的慈愛,連敵人也會善待。一千九百年前,有個教父名Marcion,認為舊約所記載的天主很惡,因此他否定了全部舊約,認為只有新約才算聖經!

2.     可惜Marcion不明白天主是如何仁慈的,要知道,古時的人領悟力低,天主只能以他們的文化和認知來教訓他們(即「天道人語」),例如:當時的人認為被人得罪了,便可以無限量地報復,但舊約教導人只可「以眼還眼」,意謂報復要對稱,可見這已是多麼的進步。所以,時至今天,在逾越晚宴上,當猶太人的家長誦讀出谷紀14:28時:「回流的水淹沒了法郎的戰車、騎兵和跟著以色列子民來到海中的法郎軍隊,一個人也沒有留下」,在座的人士都會用食指從餐桌上的一杯鹽水取一滴,然後放在桌上或口中,象徵天主目睹埃及人的死而流淚,因為他們都是祂所創造的。

3.     天主喜愛憐憫人,並不喜歡懲罰人。祂既然那樣慈悲,人為甚麼仍不斷地犯罪呢?12:19-21說:「19你這樣作,是為教訓你的子民,義人必須憐愛眾人;並使你的子女滿懷希望,因為人在犯罪之後,你常賜予懺悔的機會。20你處罰你子女們應處死的敵人,還這樣小心溫和,給他們時間和機會改惡遷善,21你審判你的兒子時,豈不更謹慎?因為,你曾與他們的列祖起過誓,立過約,應許他們得福利。」天主捨不得罰人,12:20說連其子女的仇人也不想罰,但人實在不肖,所以12:23說:「因此,對那生活愚蠢,行為不義的人,你便用他們敬拜的醜惡之物來折磨他們。」意即人自己的愚蠢變成一份懲罰。

 
B     答唱詠:詠86:5-6, 9-10, 15-16

1.     讓我們對86稍作理解,86:1說有人祈禱,他們是「可憐而又無告(poor and needy」,他們祈求:「保護我的靈魂」和「拯救」,86:4說向天主「舉起我的心神」(全心),因為他們相信祂「又良善又慈憫」,以及「寬仁」。聖詠的作者對上主充滿信賴:祂「一定會俯允。

2.     86:11描述祈禱的內容,作者求天主指示他「你的途徑 使我照你的真理去行。」作者在86:13-14將天主和仇人待他的態度作一比較,立即感到截然不同,天主多麼慈愛,仇人卻冷酷無情。86:15是一項信德的宣認,彷彿是梅瑟在講話:「上主,你是良善又慈悲的天主,你緩於發怒,極其寬仁又極其忠恕」(34:6:「雅威雅威是慈悲寬仁的天主,緩於發怒,富於慈愛忠誠」)作者在86:17繼續祈禱,「記號」表示對上主的敬畏。對天主的敬畏不但是猶太人,86:8-10表示:「萬民一齊來到,他們崇拜你,並宣揚你的名號」可見天主偉大無比,外邦人的神祇是無與倫比的。

3.     讀經一如何與答唱詠串聯一起的呢?讀經一說天主極其慈悲,對罪人也給予悔改的機會,這話得到了答唱詠的答句所共鳴。12:13 說只有天主才是「照顧萬物的神」,86:15道出原因來:祂「良善又慈悲的天主,你緩於發怒,極其寬仁又極其忠恕」,故86:9說:「萬民一齊來到,他們崇拜你,並宣揚你的名號
 

C     讀經二:羅8:26-27

1.     保祿看來,有三件事能使每一個信友學習欣賞天主的光榮和密切地分享祂的生命:(a) 受造之物的見證(8:19-22)、(b) 堅定的信德(8:23-25)、(c) 聖神的扶助(8:26-30)。上主日的讀經一談人性的墮落,需要天主主動地扶持,8:23表示我們這已蒙受聖神初果(即受洗)」,所以8:20說:「受造之物仍懷有希望」,這希望乃8:21所指「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本主日的讀經二談未來的光榮,因為有着聖神的光照,基督徒便得享光榮。相比之下,8:26指出我們的軟弱(罪過)」,明白需要祈求上主,但「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聖神目睹人的無助,便「代我們轉求」(8:26),因此,我們才能呼號說:「阿爸,父呀!」聖金口若望說:天主知道我們的需要,較我們認識自己更多,所以,天主給我們所定的計劃,我們應完全接納。

2.     從古時近東的文化看,人不但看不見別人的內心,連自己的內心也不大認識,任何事都只會從外貌作判斷。故8:27說能「洞悉心靈的」只有「天主」。故此,當2:8說:「耶穌憑自己的神力,即刻認透了他們私自這樣忖度,遂向他們說:「你們心中為什麼這樣忖度呢」已表示祂就是天主。撒上16:7的背景正談的是撒慕爾,天主叫他給達味傅油成為君王(撒上16:1-13),撒慕爾初時見到達味的哥哥多麼英俊,便憑外表認定他乃真命天子,但撒上16:7說:「人看外貌,上主卻看人心。」(也參閱列上8:397:11; 17:3; 139:1

3.     8:27也展示了天主如何仁慈:人不曉得如何祈禱,天主便派遣聖神代人禱告。天主不但看透人心,也「知道聖神的意願是什麼」,可見聖神為人代禱之前,天主已知曉一切。因為聖神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必得天主所悅接納。本主日的福音談比喻,從近東的文化看,就是間接地談天主。兩人對話時,彼此已能心靈相通,毋須一切細節都要講出來,稱為「high-context」的文化,聖神彷彿在背後助信眾一臂之力,助他們理解。

 
D     福  音:瑪13:24-43

1.     13:24-30是「莠子的比喻」,這比喻只記載於13:24-25說:「24耶穌給他們另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裏撒了好種子;25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指魔鬼)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天國不是指比喻中的某人或某物,而是指整個過程,包括撒種,莠子等等,奇怪的是,天國裏也有「仇人」,藉聖言降生成人,天國便臨現在人間,但「莠子」就是「仇人」,「莠子」本來指野麥子,麥粒的數量很稀少,不會用作人的食糧,多作家畜的食物,生長初期,形似麥子,直至收割時才被發現,如果混合在小麥來製造麵包,會令人嘔心,羅馬帝國時代,有些人會把莠子撒在別人的田裏,因此這被羅馬法律嚴禁的。

2.     耶穌時代的窮人也會吃莠子,營養價值很低。13:25說:「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教會內也見到,修院裏曾有修士承認是共產黨派來作探子的,也有基督教人士不斷地到我們的教會裏盜竊信徒,這就是「仇人(趁人睡覺時),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這情況乃因信友們的觀念出現了問題,很多教友以為,教友本份就是每週付出一小時參與彌撒,便夠了;相比之下,新領洗加入教會的教友較積極,他們很想熱心地服務堂區,但一旦對堂區的政策稍為不滿,或對某負責人不滿時,便熱誠盡減,只肯擔當主日教友。結果就算見到「仇人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仍坐以待斃!

3.     13:25的「仇人」不一定是外來的,也可能是在教會內的,他們用舌頭攻擊牧者,甚至引述一些神職人員的話來攻擊別的神長,5:23說「基督是教會的頭」,也說耶穌又是這身體(教會)的救主」,二千年來,教會曾經歷極黑暗的時代,尚得到天主的眷顧,屹立不倒,何況現今呢!當僕人想鏟除莠子時,主人在13:29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連麥子也拔了出來」,這表示天國是一個過程,期間有善也有惡,就如教友的信仰歷程,由熱轉冷,由失掉而尋回。13:31-32是「芥子的比喻」,再次表明天國是個過程,天主會給人時間。13:33是「酵母的比喻」,而13:34-35是撮要:說耶穌只會用比喻來講道。

4.     四篇讀經如何串聯起來呢?讀經一說天主很慈悲,對任何罪人都給與悔改的機會,答唱詠的答句作出共鳴。12:13說只有天主是「照顧萬物的神」,86:15說出原因來:祂「良善又慈悲的天主,你緩於發怒,極其寬仁又極其忠恕」,故86:9說「萬民一齊來到,他們崇拜你,並宣揚你的名號」福音說信仰生活是個歷程,人必須要堅持。但人是軟弱的,故讀經二說天主會派聖神來助人,祂會為人代禱,且「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